韩信征召兵马之时,连军饷都不带发的。
管那么一口饭,就带着这帮人跟着他去打仗了。
偏偏这帮人还跟的无比信服。
那打起仗来,甚至连督战队都不需要,一个个冲的比谁都猛。
“管一口饭,对他们而言应该已经足够了吧?”
“这些人,说他们不知何时就会被饿死或许没那么贴切,但要问他们上一次吃饱饭是在什么时候,恐怕绝大部分人都不会记得了。”
“粮食能量大管饱,对他们来说已经是极大的满足了。”
征讨了上一个小国,开仓放粮,留下使者治理之后,带上足够的粮食前往下一个目标。
韩信就如同那个永动机。
只要能一直速战速决下去,他就永远不会缺少粮食。
至于出现了万一,攻势受到阻碍也无妨。
从关内运输粮食或许有些过于艰难,但沿途的那些小国都可以继续抽调粮草。
更何况,这所谓万一,直至他几乎打到尽头,都未曾出现过。
画面的两端呈现出来的场景极为相似。
当韩信与项羽将火枪、火炮等等精锐的器械使用娴熟之后,征讨周边小国,乃至于更远的地方都称得上轻而易举。
随着张献忠献出蜀中归降,李定国等主力将领被刘邦纳入麾下,征战的脚步还在继续。
渐渐的,刘邦甚至感觉使者都有些不太够用了。
一个合格的使者团,至少得有十余名懂得治理各项民生的官员组成。
而南明朝廷绝大部分的官员他都没留下,甚至跟那些官员有过深瓜葛的士族,也都被弃之不用。
这么做爽倒是爽了,可眼下人手却是有些不够用。
“萧何啊,你说怎么仙人就不能让乃公将自己的班底统统带过来呢。”
看着韩信等人送回来的一封封战报,治理官员的缺口越来越大,刘邦只感觉自己一个头比两个大。
科举的确在某种程度上能解决部分官员缺口。
只是刚刚通过科举选拔上来的人才,短时间内并没有那个能力独当一面,派出去负责辅佐治理那些小国更是无稽之谈。
被征伐过后乖乖跪下喊爸爸的小国,那都是要好生治理,在不久的将来纳入汉土的,可不能派庸才去添乱。
“陛下,不如让臣去为你分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