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诸国的反应
瓜分波兰事件所延伸的战争,除了参与的四国,在其他国家也有一些影响力。
首先,是俄罗斯的老对手奥斯曼帝国的态度,即使他们在历史上与波兰是有冲突的,但谁会希望自己的对手俄罗斯变得强大呢!最为现实的问题,奥斯曼已经直面俄罗斯的扩张了。所以奥斯曼在国际上肯定反对瓜分波兰立陶宛王国的,尤其是因为俄罗斯的扩张会威胁到奥斯曼的领土和黑海地区的利益。
但战争的代价太大,基本上俄罗斯都会占到好处。
同时也必须正视自己的内部问题:第一是割据严重,地方上强势的帕夏们经常藐视苏丹的中央权威,他们“负责管理地方行政、税收、司法和军事等事务,集多种权力于一身”。第二是由于长期战争消耗以及欧洲工业革命的冲击,奥斯曼帝国经济形势严峻。欧洲质优价廉的工业产品流入,冲击了帝国的手工业,而帝国产品输出减少,财政入不敷出。第三是军事力量衰弱,在与奥地利和俄罗斯等国的作战中屡遭挫败,领土逐步丧失。
所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只能在外交上面谴责他们,希望保留波兰的领土完整。但参与瓜分波兰的欧洲国家要么比奥斯曼强大,要么没有与奥斯曼接壤,又或者根本不在意奥斯曼的看法,大家都默契的根本就不予理会奥斯曼帝国的感受。
托普卡帕宫里,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塞利姆三世看着东欧上演的瓜分波兰的变化而沉默不语,他仿佛看到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未来。
随着欧洲诸国的日益强大,而奥斯曼却处于日益衰弱中,这使奥斯曼帝国处于欧洲强国的危机之中。他想模仿欧洲诸国的变革,但守旧派势力根深蒂固,完全不是他可以轻易改变的……
“今日的波兰,何尝不是他日的奥斯曼,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不过如此……”随着这声叹息落下,塞利姆三世又开始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奥斯曼变革中去。
……
其次是瑞典,这个曾经的北欧强国,经历大北方战争后的瑞典,早就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敢与俄罗斯争夺的国家,外交重心是维持与传统盟友法国的关系,并通过中立政策避免卷入大国冲突。
瑞典的德洛特宁宫里,古斯塔夫四世年龄还太年轻,目前大多数权力握在他的亲叔叔南曼兰公爵卡尔的手里。
但他的叔叔卡尔仍然为他讲解瑞典保持中立的对策,瑞典不能对瓜分波兰提出正式抗议,也不能参与列强的外交博弈。其态度可概括为“被动默许”,既无力阻止,也缺乏直接利益驱动去介入。瑞典的利益范围收缩至北欧区域安全,对东欧变局只能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
……
西班牙的王宫里,卡洛斯四世看完关于瓜分波兰的事件内容,说了句:“波兰的事真的让人难过,但跟将来失去整个美丽的南美洲的西班牙帝国比起来,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他不在意的将文件随意乱放,继续计算着以他为首的波旁王室在非洲新殖民地的利润所得,西班牙的其他大贵族领主们和大资本商人们又能得到多少,西班牙的波旁王室可不能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