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紧挨着的就是车缝社,公社里也有别的裁缝匠,就连大溪沟村在秦小妹之前也有一个裁缝手艺人,时不时的能接到些缝补的活儿。
只是生意不咋滴,两口子日常还得上工干活,裁缝活儿挣的那点儿钱连补贴家用都不够。
像秦小妹这样不声不响将裁缝手艺发挥到极致的,整个公社还真就她这一个。
物以稀为贵,很多第一次上门的顾客都是因着从众心理,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排队的。
结果做一次就喜欢上了,再也瞧不上车缝社的手艺。
可找秦师傅做衣裳的人实在太多了,平时没事儿等着也就等着,可碰上结婚或者老人过寿这样的喜事、急事,就只能想想办法走后门儿了。
秦师傅不住公社,不过来供销社拿过衣服的人都知道她未来嫂子在布料柜台工作,是个高挑漂亮但性格冷淡的姑娘。
为了能早点儿拿到衣裳,顾客们绞尽脑汁,找同样在布料柜台工作的亲戚帮忙排队,为此搭点儿人情买点儿礼物也心甘情愿。
本来年轻姑娘嘛,多少是有些爱慕虚荣的。
有一份供销社售货员的工作固然惹人羡慕,可也没人像捧领导似的捧着她们又说好话又送礼的,自然受用。
这样动动嘴皮子卖卖脸面,就有油水捞、有好处收的事情她们甘之如饴。
久而久之,女孩儿们对陈媛与秦小妹越发客气,秦小妹不常来,陈媛就成了她们交好的主要目标。
对这些心知肚明,深知人情社会里是杜绝不了拐弯儿关系的,秦小妹和陈媛并不觉得这是坏事儿,只要姑娘们带了料子过来,照样给她们加急做。
于陈媛而言,工作是责任,同事关系怎样她并不太放在心上,可能和和气气的过日子,谁又愿意剑拔弩张的互相看不顺眼呢?
外头都说找了陈媛这城里姑娘又是售货员的当对象,老钱一家是烧高香祖上积德了,可只有陈媛知道,她也得了老钱家的好处呢。
这不,生活轻松多了。
拿完给同事们“远房亲戚”定做的衣裳,背篓空了三分之一,剩下的就放在供销社等着客人自己来拿了。
得了好处的售货员们对此一点儿意见也没有,见秦小妹果然加急先做了她们的订单,个个眉开眼笑。
一叠声催促陈媛快别忙活了,赶紧出去招待秦小妹和钱庆春,她剩下的工作也很快有同事接手,态度那是没的说。
甭管是真客气还是假客气,不给自己心里添堵总是好的,陈媛也不和她们客气,拎起兜子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