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天策上将的李世民,他当然知道不能一直让军队在前线拖着,先不说自己派去的人能不能把长孙冲给营救回来。
就拿粮草来说,军队每在前线多停留一天,就需要多一天的粮草补给。
虽说现在大唐有高产量的作物,能保证前线粮草的供应,但这也只是在短时间之内没问题,等时间一长,粮草补给照样要崩。
当然这还不是现在李世民考虑的重点,现在的燃眉之急是军队的士气!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如果军队一直停滞不前,军队中的士气会越来越低,军队的作战能力也会相应的下降。
到那时候,别说打高句丽了,大唐军队内部都会出问题。
因此,现在摆在李世民面前就两条路,一条路是不管长孙冲死活,继续对高句丽发起进攻。
一条路是满足高句丽的要求,跟高句丽签订停战协议,由此来换回长孙冲。
理智告诉李世民自己应该去选第一条路,虽然这样对不起长孙冲,但对于大唐来说确实上上签。
“朕是大唐的皇帝啊!”
想通后,李世民拿起一份空白的圣旨,在上面一字一句的写着,让军队不要去管长孙冲,继续对高句丽发起进攻的内容。
就在李世民拿起玉玺要在圣旨上盖章时,萧奕、霍去病还有小兕子三人从殿外走来。
“二姨夫,我们想到既能救回长孙冲,还能吞并高句丽的方法了!”
李世民赶忙把玉玺放到一旁,快步的走到萧奕面前。
“真的?此事事关重大,可不是开玩笑的时候。”
“我说的当然不是玩笑话,这法子可是我们的冠军侯霍大将军想的。”
萧奕把霍去病的直升机驾驶证递给李世民,接着再跟李世民复述霍去病刚刚想到的方案,霍去病则是在一旁把萧奕感觉不重要的地方告诉李世民。
李世民可不是萧奕,这种只是看了几部军事题材小说和电视剧的人,李世民可是在战争的洗礼下一步一步成长起来。
霍去病只需要一点,李世民就能懂霍去病的意思,接下来就是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如,大唐要用多大的兵力攻打高句丽既能让他们感到恐慌,又不会让他们生出鱼死网破的心思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