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转头看了眼身后的师弟们,看到师兄/师弟下山的这一幕,众师弟的神情各异。
有的心有戚戚,有的略带动摇,有的面露不解,有的若有所思……不一而足。
说实话,留在方寸山上,除了亚当之外,其他人的生活条件也就能维持个温饱。
别看原作中写得仙花瑶草,那都是一种类似社交辞令的礼节性赞美,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其实没什么好东西,就是正常山林里的自然风光。
对比其他神佛的道场,乃至于对比花果山,方寸山都算不上什么洞天福地。
比起其他差不多高的山峰,方寸山唯一的特殊之处大概就是在这老老实实种地永远不用担心会因为天灾饿死。
这一点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或许很好,但山上的弟子多少都能学到点真本事。
只要在弟子中有个中等水平,下山之后别说温饱了,找个偏僻点的小国当个国师都没有问题,再不然找个大户人家当个客卿也有一场富贵。
尽管如此,还是有些弟子愿意留在山上。
有句话叫朝闻道夕死可矣,真的有向道之心的弟子,哪怕自己天资不足,在山上听着祖师讲道,也会有不枉此生的感觉。
这是一种更高的精神需求被满足的快乐。
至于下山的弟子,之前说的当国师或者客卿什么的或许还要看运气和水平,但只要在方寸山待过、拜过祖师,下山只要不作奸犯科,一个善终总是有的。
要知道这里可是西牛贺洲,如来嘴上吹得厉害,但不提取经路上遇到的狮驼岭等风景名胜,光看灵山脚下的僧人也能知晓一二。
那迎接唐僧的老和尚自己都说,他修行是为了来世能投生东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