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他微微颤抖着嘴唇,用一种近乎哀求的语气轻声说道:“素儿啊,切莫离朕而去!朕实在无法想象失去你的日子将会是怎样的一片黑暗与孤寂。你就如同朕生命中的阳光,给予朕温暖和希望;又恰似朕心灵深处的港湾,让朕疲惫的心能够找到栖息之所。朕真的不能、也绝对不可以没有你啊!”
素儿小心翼翼地应和着,心中充满了敬畏之情,生怕自己哪句话不小心冒犯到眼前这位高高在上、权倾天下的人物。他微微颔首,轻声说道:“素儿又怎敢有离开皇上之心呢?素儿此生最大的心愿便是能够永远陪伴在皇上身旁,不离不弃,生死相依。”说罢,她抬起头来,目光盈盈地望向对方,眼中满是温柔与忠诚。
云缨对着他展颜轻笑,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一般绚烂夺目,她的脸上不自觉地流露出了一丝温暖的神色,仿佛能够融化世间所有的寒冷与冰霜。一旁的素儿见状,心领神会地点点头,随即上前一步,伸出双臂轻柔而又坚定地将云缨抱入怀中。然后,她迈着轻盈的步伐,朝着寝室的方向缓缓走去。
此刻的云缨,刚刚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杀戮,心中的紧张和压力急需得到释放。每一次执行完这样危险的任务后,她都需要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来平复自己的情绪,让那颗因杀戮而躁动的心重新恢复平静。而寝室,则成为了她最好的避风港。
云缨站在朝堂中央,她那娇美的面庞因为刚刚尽情地释放了内心的情绪而显得有些微红,但眼神却坚定无比。她环视着在场的大臣们,声音清脆响亮:“诸位大人,陈淮山此贼竟然卖国求荣!如今我军前线失去了得力将领,形势危急万分。在此国难当头之际,不知哪位英勇之士愿意挺身而出,领军出征呢?”
云缨的话语如同洪钟一般在朝堂上回荡,大臣们面面相觑,一时间竟无人应答。有的低头沉思,有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整个朝堂陷入了一片沉默之中。然而,云缨并没有丝毫气馁,她挺直了身子,继续说道:“难道我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敌人长驱直入吗?国家需要勇士,需要有人能够带领士兵们抵御外敌、保家卫国啊!”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压抑,众朝臣们面色阴沉地交头接耳,他们心中早已明晰当前那令人不寒而栗的局势。云熙率领的大军犹如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正以锐不可当之势步步逼近,这场战争的胜负似乎已毫无悬念。众人皆知,云熙之军兵强马壮、士气高昂,其战斗力堪称恐怖至极。面对如此强敌,即便己方倾尽全力前去抵御,恐怕也不过是以卵击石罢了。因此,许多人心里暗自思忖着:若此时贸然出兵迎战,无疑等同于自寻死路!
与此同时,一些心思缜密之人还联想到了之前与云熙对抗过的陈淮山。想当初,陈淮山也曾信誓旦旦地率军出征,妄图阻挡云熙的进攻步伐,但最终却落得个全军覆没、家人灭门九族的凄惨下场。如今若是选择投降,是否会重蹈陈淮山的覆辙呢?这一问题如沉重的阴霾般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令他们陷入深深的纠结与恐惧之中。
只见那英姿飒爽的云缨柳眉倒竖,美目圆睁,怒视着朝堂之下噤若寒蝉的众朝臣。她双手叉腰,娇喝一声:“尔等究竟是怎么回事?竟然无一人站出来说话!平日里一个个能言善辩、夸夸其谈,如今到了这关键时刻,怎就全都变成了闷葫芦?难道都成哑巴啦不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云缨越说越是气愤,胸脯剧烈起伏着,声音也愈发高亢起来:“诸位皆是吃着朝廷的俸禄,享受着荣华富贵之人。正所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如今国难当头,外敌入侵,正是需要你们挺身而出的时候!可你们呢?一个个贪生怕死,畏缩不前,简直就是一群酒囊饭袋!”
众朝臣们站在朝堂之上,个个面色阴沉地聆听着云缨的讲话。他们心中暗自咒骂着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女子,对于她竟敢自立为王这一行为感到无比愤怒和不屑。
“一个女人,不好好相夫教子,居然妄想着称王称霸,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有的大臣咬牙切齿地低声说道。
“哼,如此荒唐之举,还敢在此大放厥词,真是不知所谓!”另一些人也附和着表达不满。
然而,尽管众人心中对云缨充满了鄙夷,但迫于她如今的地位和权势,表面上还是不得不保持沉默,只是用眼神交流着彼此的愤慨。
就在此时,只见一位白发苍苍、面容慈祥但却透着一股威严之气的老者缓缓地站起身来。他迈着稳健而又略显沉重的步伐,一步步走向那庄严肃穆的朝堂中央。这位老人正是历经两朝风雨的元老重臣——魏国忠。
待行至朝堂正中后,魏国忠先是轻咳了几声,仿佛要将喉咙中的不适咳出一般。随后,他稍稍清了清嗓子,这才开口说道:“启禀吾皇陛下,如今先皇之子已然于黎城称王。臣以为此乃顺应天意之举啊!既然如此,何不索性将先皇之子迎回京城,立其为帝,让他统领我大楚江山,以安天下万民之心呢?如此一来,也可告慰先皇在天之灵,使其能在九泉之下得以安息啊!”说罢,魏国忠微微躬身,向皇帝行了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