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战斗结束

历史总是兜兜转转间,重复着许多发生过一遍又一遍的事,而更叫人啼笑皆非的在于,相同的人,往往会在这些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从受害者变成施暴者,从施暴者变为受害者。

又或者,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素以组织力著称的一方,沦落到连队形都难以排列整齐。

某种意义上来说,与洛瑞安他们当面的这支队伍,才是正统罗马人。

而他们不过是蛮族后裔。

但如果视角拉高,就会发现,作为罗马传人的一方,虽然分成了左中右三军,但除去拉丁人那边,另外两支队伍,说是排列成军阵,但内部又是一小团一小团的簇拥在一起。

这是由于特拉比松军队,实质上是贵族联军导致的。

他们的军队在训练的过程中,并未曾习惯千人规模的阵型。

在战斗过程中,也不断的有一些贵族身份的指挥官,在阵型里大呼小叫,企图鼓舞自己这边人的士气。

反倒是除了这伙罗马人之外的其他队伍,不论是十字军拉丁人、又或者敕令骑士团,就连格鲁吉亚人,都表露出了训练有素的沉默。

经历过君士坦丁堡围城战的十字军,已经称得上久经沙场了,敕令骑士团更是战场老兵。

至于格鲁吉亚人,他们自去年开始就被集结起来,进行脱产训练,拿阿莱克修斯自吹自擂的一句话来说:他们的战斗,除去流血外,其他都是日常训练的一部分。

犹如钢铁铸就的长城,他们顶着不痛不痒的箭矢缓步前进。

反观特拉比松一方,当为首的贵族发动冲击指令的时候,许多队伍,都还犹豫不前,而又有些小队则是一阵狂跑,整个队伍,在顷刻间,仅仅因为自己这边指挥官下达一个冲锋口令,就彻底自行撕裂。

格鲁吉亚人的战斗方式,使得前排的敌军,格外难以应对。

因为他们这边的长矛与盾牌,相当的紧密,能够将敌人的散乱攻势直接抵消,再然后由后排的人,刺出长矛击倒对方。

而后,当敌人倒下的时候,格鲁吉亚人的军阵便碾了过去,还有些生息的人,在这个过程中被践踏而死。

整体来说,由于特拉比松这一方,数量更多,因此虽然处于颓势,但还没有直接溃败。

不过,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如果拉丁人十字军,再不下场,那么结果其实已经注定。

5分钟过去、10分钟过去,特拉比松一方的军队,还在固执战斗。

面对这种状况,格鲁吉亚人,按照先前有过的训练,前排幸存的士兵将作战的位置,让给后面的队伍。

换后面几排先前不曾努力作战的人,顶上去。

而特拉比松那边,队伍较为松散,自然的没法做到这么顺畅丝滑的更替。

当拉丁人十字军,注意到格鲁吉亚人做到这一步的时候,彻底忍不住了。

实在是格鲁吉亚人的训练水平,比他们想的要高上许多。

在这种情况下,先前看似薄弱的左翼,也就成了他们必然的选择。

毕竟,如果要让骑士冲锋的话,冲击相对数量较少的一方,怎么看都比一头扎进重步兵军阵里要来的实在。

当十字军冲锋的号角吹响。

震天动地的“Deusvult!”首次响彻在这片荒野。

紧接着,沉重的马蹄声,如山崩地裂,自远而近地滚动而来。

百匹战马排成楔形阵型,宛如一支长矛,在这片荒野里贯穿一切。

敕令骑士团的军阵,虽然人数比这支骑士分队要多,可由于排列的较为紧密的缘故,反而看起来很微小。

但他们却不慌不忙,在骑士们的战马打了几个响鼻的功夫,火炮被先行架设起来。

除去那4门口径不大的小炮外,又另有20支口径更小的火器,被两人协同使用起来。

若有一名画家能将这一幕记录下来,那么便分为诡异。

一方尘土翻涌,地面为之颤动。

而另外一方却不慌不忙的装填火药,等候时机。

300步、200步、100步、当最前面的骑士,跨过50步距离的时候,敕令骑士团这边动了。

在那40名骑士、40名扈从,从队形后面分作两股出击之时,硝烟率先被点燃。

伴随着一阵刺鼻的硫磺燃烧气息,炮火齐鸣。

冲锋最前的那些骑士,顿时身形一滞,仿佛挂在了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