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潟湖除去咸鱼与盐外并无什么产出,而光吃咸鱼与盐,可没法过日子,也不足以供养威尼斯人如此规模的人口。
商业贸易,以及手工业生产,成了威尼斯人维系自己存在的重要手段。
其是如此依赖于商业,以至于形成了一套与当时封建体系社会截然不同的社会秩序、以及城市道德。
甚至于可以这么说,每当教皇试图干涉威尼斯人的时候,都要被回一句“我威尼斯自有国情在此”。
拿“威尼斯人老习惯”来说,这指的就是他们从担保良好的贷款中,会抽取20%作为利息。
而等到12世纪,教会全面禁止有息借贷的时候。
威尼斯法院表示,只要利率不超过8%,那么一切好说,即便教会抨击这还是高利贷,但威尼斯人也懒得搭理。
换句话说,就是教皇好心办好事,让威尼斯金融市场愈发正规化。
有着相对于全球,都堪称领先的金融体系,威尼斯人在商业贸易上,表现出独有的高效以及冷酷。
当然,德尔菲诺家的成功,还是让许多威尼斯人所料不及。
拿科尔纳来说,作为一个商业贵族家族的掌舵人,他在10年前,就听闻耶路撒冷王国的重建了。
但那时候的他,并不觉得这会非常深刻的影响威尼斯。
毕竟,这年代的商品产出,基本上是恒定且不变的。
在耶路撒冷王国没有扩大自身领土的情况下,他们也只是一个中间商,就算自己能产出一些东方商品,那不会太多。
那么纵然加大对耶路撒冷的投资,想来也不会再得到更多的回报。
但事实,却给了科尔纳一巴掌。
各种层出不穷的全新生产技术,以及先前未曾想过的生产模式,在短短10年里,推动耶路撒冷王国,完成从一个单纯的抽丝绸之路过路税国家,向商品生产国的转变。
原先,威尼斯市场上的东方贸易品,仅仅只有8%产自耶路撒冷本土,现如今这个比例,已经扩展到30%了。
如此迅猛,自然让科尔纳后悔不已。
但这一步错、就是步步错,现如今再想掺和进耶路撒冷的生意,就没那么轻松了。
不过,好在他一直都关注着耶路撒冷的局势,跟在德尔菲诺家族后面,还是赚了一些余钱的。
加上从威尼斯通往提尔港的商船,都会及时带来那边的新闻报纸,因此科尔纳就了解到了最新的大新闻——耶路撒冷向埃及宣战。
这个消息对威尼斯的冲击,是许多人所料不及的。
当科尔纳带着自己儿子,来到里阿尔托教堂门廊的时候,便看见,至少有二三十人,手中正拿着借据,要求德尔菲诺家在这里的代理人,将德尔菲诺家向他们借的钱提前结清。
“我们可不是这些年常与商人打交道的乡下佃农!我手中这张契约,是你们德尔菲诺亲笔签下的白纸黑字。你们借了五百格罗索!若我这笔钱烂在圣地,我去何处找你们赔偿?”
虽然说后世,都称圣殿骑士团是银行业的鼻祖。
但确切来说,圣殿骑士团更接近一个跨国大型金融机构的鼻祖,而非单纯意义上银行的鼻祖。
拿威尼斯人来说,他们的银行确切而言,被称呼为转账划拨银行。
这种银行的主要功能,并不是发放贷款,而是替客户付款。
简单说就是,很多威尼斯人家的钱太多了,而且钱币成色参差不齐,不如直接存到某位信誉良好的银行家的账本上。
而这些银行家并不是说真的有一个银行,他们许多人都是直接在里阿尔托教堂门廊的长椅上,摊开一本巨大的账本。
当客户们亲自到来的时候,按照客户的口头指示,将客户的钱划拨到另一位客户的户头上。
由于威尼斯人的类似业务,全部都在里阿尔托桥附近,因此这批银行家其实相互之间都是熟人。
想进行“跨行”转账,也并不麻烦,且几乎能覆盖到威尼斯所有的商业行为。
同时这些银行家,并没有自己的保险箱,那些真实的货币,其实是放在一旁国家财务官的府邸里,放在一个共用的仓库里,紧挨着这些银行家的摊位。
这种方式,在银行家信誉良好的情况下,又或者威尼斯“国库”有着充足资金的情况下,不得不说是相当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