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集心中满是疑惑,他不禁问道:“二郎,我们这是?为何回到运河之后,不立即北上,反而在此地停下了?”
房俊等人本应是急匆匆地赶路,却出乎意料地在运河边驻足。
面对大伯的疑问,房俊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大伯,我们的船只不幸出了些问题,恐怕暂时无法继续前行了。”房俊叹了口气,似乎对这样的突发状况感到无奈,“不过,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想要请你出手相助。”
房俊深知自己此时无法轻易离开,周围必定有不少双眼睛在暗中窥视。
然而,对于房集,他却没有太多的担忧。
尽管房集是他的大伯,但在家族中并无太多出众的表现,这样的人,若能为我所用自然最好,即便不能,也没有什么值得对方特别关注的价值。
房集闻言,神色变得郑重起来:“二郎,你尽管说,是什么事情需要我这个老骨头来帮忙?”
房俊见状,便将自己召集船匠、意图修复船只的计划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房集。房集听完,眉头微微一皱,随即舒展开来,显然已经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这件事就交给我吧,二郎,你放心,我一定给你办得妥妥当当的。”房集拍着胸脯保证道。
其实,这件事情说起来也并不算太难。
江南之地,船坞众多,但随着大唐近年来在基础建设方面的投入减少,许多船坞都面临着生存的困境。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与推动,大唐也不例外。
房集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对于房俊的请求并没有感到太过为难。只要能够找到合适的船坞和船匠,问题自然能够迎刃而解。
隋炀帝杨广,这位历史上颇具争议的帝王,以其宏大的志向和无尽的野心着称,尤其热衷于搞大工程。在众多项目中,他对水利建设情有独钟,不遗余力地推动着国家的水利事业发展。
在他的推动下,各地的船坞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技术与发展速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水上交通与运输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李唐王朝取代隋朝之后,对于水利建设的热情却似乎消退了许多。
相较于隋炀帝的积极态度,李唐皇室对水利事业显得不那么热衷,因此,船坞的建设与维护自然也就逊色了不少,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大伯,这件事一定要保密,千万不能让外人知晓,否则你将会陷入极大的危险之中。”房俊一脸严肃地对房集叮嘱道。
他对于这位大伯的能力和经验并不是十分放心,毕竟房集平日里并没有参与过什么重大的事务,缺乏足够的历练。
面对房俊的担忧,房集却显得胸有成竹,他急忙忙地回应道:“你放心就是了,我虽然很少亲自管事,但我在外也有一些朋友,他们或许会帮上忙的。”
说完,他便匆匆离开了,手里还提着不少珍贵的好东西,显然是准备用来打点关系的。
看着房集离去的背影,李渊不禁好奇地问房俊:“小子,你为什么如此热衷于造船呢?难道仅仅是因为那些倭奴国拥有金山银山的传说?你是不是太过上心了?”
房俊闻言,脸上露出了贪婪的笑容,他恭敬地对李渊说道:“老爷子,那可是金山银山啊!我如何能不积极?您想想看,如今大唐还在使用布匹作为货币,若是我们能够拥有大量的银子,那便能实现银本位制度。虽然银本位相较于更高级的货币制度来说仍然显得低级,但比起铜钱和布匹来,那可是要好上太多了。”
李渊闻言,不禁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大唐目前的货币制度存在着诸多弊端。
由于缺铜,铜钱作为货币很容易引发钱荒,导致经济动荡。
而布匹作为货币,则更是问题重重。
它不仅容易因为供需关系而出现膨胀或紧缩,更糟糕的是,它很容易被世家大族所控制,成为他们操纵市场、囤积居奇的工具。
想到这里,李渊不禁对房俊的远见卓识感到佩服,同时也对大唐未来的货币改革充满了期待。
当然,用银子作为货币,其弊端确实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易于磨损、携带不便以及易于伪造等问题,然而,在历史的进程中,它却可以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过渡阶段,引领我们逐步走向更为先进、更为完善的货币形态。
而这个最终的货币形态,无疑就是纸币。
纸币的兴起是大势所趋,因为它所带来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不仅便于携带和储存,大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由于其易于追踪和记录的特性,甚至可以被巧妙地用于反腐败斗争之中。
每当货币体系更新换代之时,旧版的货币往往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之前的钱慢慢地就不能再流通使用了。
相比之下,纸币无疑要比铜钱和银子等金属货币优越得多,它的发行标志着货币体系的一次质的飞跃和升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你说得倒也在理,你小子看来还真是个见钱眼开的人。”房俊听到这里,嘴角不禁微微抽搐,但他也没有直接否认对方的话。
毕竟,在这个以物易物的年代,如果能够拥有大量的银子,那么铸造银币无疑是一个可行的选择,银币相较于笨重的铜钱,无疑会更加方便实用。
“老爷子,你这么说我就有些不乐意了。我好不容易弄回来的银子,你难道不要吗?”房俊故作不满地反驳道。
“自然是要的,你小子在这里说什么胡话呢……”李渊故作镇定地回答道,但眼中却难掩一丝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