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览作答道:“只在近日不久,明公就将引军南下。”
“即使如此,我等动作得尽快些了。”高并根据当下的时局,对下一步的行动给出了急缓的程度。
高览利落的饮尽一杯,接着放下手中的酒杯,不顾从胡须中流溢滴下的酒水,响亮的应声道:“如使君所言,我等须得早日动身南下,只是不知使君如何调度。”
面对高览的问题,高干沉吟了一会,而后他给出了作战方案:“太原、上党为重地也,是抵御关中刘璋的第一线,须得重兵留守,不然我军若是大举南下,不留兵马镇守,刘季玉到时候趁机发难,失却太原、上党之地,邺城乃至于冀州危也。”
“使君所虑甚是。”高览表达了认同的态度,同时搬出了这一战兴师前来自幕府的嘱咐:“此战出行前,明公就再三叮嘱,我等这一路人马,以策应威慑为主,不必大动干戈。”
“个中缘故,就如使君所言,明公是担心刘季玉趁隙发难,窥伺我太原、上党重地,到时候纵使得到中原,失却了太原、上党,确是得不偿失也。”
见高览和自己的想法一致,高干面色含笑,续而言道:“所以此战,我意将军领本部兵马,兼之助阵的匈奴右贤王去卑所部南下,威胁河南尹,我则留于上党、太原,看顾二郡,不给刘季玉一星半点的机会。”
“不过去卑所部,聚集人马、点齐兵将尚且需要数日,将军可先行动身南下,往大河而去,在大河之畔安营扎寨,等到去卑所部人马到后,再一齐动身渡河。”
“使君所言,为万全之道,自当如此。”对于高干给出的计划,高览给出了赞同的一票,没有任何的质疑。
一来高览虽说是河北名将,按理这一战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可亲疏有别,高干作为袁绍的外甥,比他更为亲近,二来高干所言在理,和袁绍的嘱咐相契合,是故高览不假思索的给出了认可的态度。
不一日,高览引军南下,抵至大河之畔,见到了川流不息的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