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度层面来看,陈淑娜绞尽脑汁也未能寻觅到能够有效掌控陆浩的方法。无奈之下,她不得不重新拾起自己所擅长且驾轻就熟的贸易策略。
于是乎,一个计划在她脑海中逐渐成形——在香港创建一家专门从事锌精矿销售的公司,并借此一举垄断来自广西铅锌矿项目公司的所有对外销售业务。
谁来主持这家销售公司的运营?王晗是陈淑娜考虑到的第一个人选。他曾有在香港生活工作的经历,对于当地的各种情况知根知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王晗的身体健康状况着实不佳,难以承受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务。
那么康乐呢?他年富力强,管过工厂,有管理能力,也有市场营销经验,但他的心思没放在铅锌矿上。他想把自己本乡本土的料器厂,升级改造为一家水晶玻璃器皿厂。让他临时帮帮忙可以,让他专业做锌精矿出口业务,恐怕他不情愿。
至于于建学嘛,虽说值得百分之百的信赖,可他拖家带口,不愿意离开北京。陈淑娜了解于建学,他是那种让干嘛干嘛的人。但思想比较保守,工作没有思路,做市场,缺乏足够强烈的业务拓展意识。
如此一来,陈淑娜环顾四周后发现,唯一能够真正派得上用场的人选,竟然只有那位还在跟自己闹别扭、赌气的徒弟贾勇。
当初身处俄罗斯的陈淑娜,正是通过远程操控身在国内的贾勇,才成功地截断了向兰天磊提供货物的渠道。刚参加工作的贾勇做事干净利落,让陈淑娜印象深刻。
如果将来派遣贾勇前往香港全权负责锌精矿的销售业务,他一定能依照陈淑娜的意愿不折不扣地将各项事务处理得妥妥当当。
更重要的是,贾勇是跟陆浩最不对付的人。陆浩能收买谁,都收买不了贾勇。这一点是最让陈淑娜放心的。
陈淑娜是做外贸员出身的。做矿石采掘,是为了获得稳定的货源。陈淑娜真正的兴趣还是在有色金属矿的外贸业务上。
由于陈淑娜和于建学在铅锌矿项目公司的管理人员身份,他们不能在项目公司持股,陈淑娜就考虑控股香港的锌精矿销售公司。这个她自己控股的销售公司,让徒弟贾勇经营,陈淑娜最放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淑娜内心深处对于陆浩的真实看法,一直被她深深地埋藏着,从未向贾勇透露过半分。这使得贾勇如同置身于迷雾之中,怎么也摸不清师父陈淑娜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