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购物卷火了

而且‘江东来’里面的东西本身也不贵,如果能八折收到购物卷,在里面购买某些东西,可能真跟厂家进货价差不多。

万一有人急着想把购物卷变现的,七折收过来,就更划算了。

反正几个月的时间,国内的购物卷在黑市炒的比市场上的汇率高多了。甚至跟香江币几乎等值了。

按照道理是购物卷不可能跟香江币在一个价格的,毕竟这东西拿到香江去没有香江币好使,限制地方使用是一个硬伤。

能在国内的黑市炒高,是因为有一个前提。在黑市你想买到香江币,那是得看运气,不是你想要就有的。

大家都买不到香江币,只能退而求次的选择购物卷。

除了深圳这边的一些人关注到了购物卷这东西,另外一个地方就是fz市那边了。

抚州下面的黎川垦殖场,在农业方面已经得到了上面的重视。因为这几个月来,除了第一次去考察项目外。后面因为落实项目,又申请派人去考察项目几次,也签下了很多合作项目。

江成这几个月是看着那边的项目一个个落实,但他感觉是垦殖场那边的人在演他。明明很多项目可以一次考察完,一次签下好几样供应合作的。非要跑一趟就落实一两个。

比如供应家禽,跑来香江签一次合同。后面又为了供应蛋类再跑一趟香江,再到后面为了松蛋的合作又来香江。

江成也是看破不说破,反正除了第一次算是这边主动邀请的,给了八千购物卷招待。后面来考察和谈合作,这边只是发出邀请,但他们来这边都得自费。

然后就是候主任那边托江成的关系,这几个月购买了大量的购物卷。

候主任和他上面的一些领导,一直都认为江成是香江那边‘江东来’某领导的司机。项目是他牵线,购物卷也都是通过他在人家领导那边弄来的。

为了这些购物卷,送江成香烟和高档酒的人不少。茅台什么的,江成都收了很多箱了。

的确是箱,而不是瓶。这茅台对于普通人可能难搞到,到有些单位搞这个只是稍微费点劲罢了。

这些人要是知道‘江东来’购物卷其实都是江成自己找人印刷的,只不过防伪标记做的好,是找银行印刷的,外加印章的双保险,短期内没有人可以伪造。

不过短期内不能伪造就够了,过两年江成再找银行那边合作,让他们那边搞一批购物卡,就能解决仿造的风险了。

但不得不说的一点,这购物卷发行会让人上瘾。就跟后世的手机支付一样,你真金白金弄到手机账户里。对于那些运营公司来说,他们给你的只是一些数据。

江成印刷的购物卷,就是一些纸张和人工成本。但在国内,一张写了一万元购物卷的纸,人家得拿真金白银来换购。

这些购物卷在没有消费出去的时候,钱可是实打实的在江成手里。江成用这些钱可以以后直接购买大量的原材料,弄到香江卖出去都是钱。

就通俗点说,江成发行多少购物卷,只要弄出去了,就等价收回多少货币。就算这些货币是他透支后面‘江东来’营业额得来的。

但这笔钱光放银行里吃利息都是白挣,何况在江成这个没有运输成本的人手里,怎么可能只是吃利息。

有着后世的见识,江成是真的有些无奈,一些商机总是突然就被他抓住了。人家后世搞电子支付,吸纳大量存款货币。

江成搞一个购物卷,一开始只是为了玩乐。可当购物卷被炒热,很多人关注到了,需求上来了。

江成是真的在拿麻袋装钱,几个月下来,空间的人民币躺了几百万。而且这还只是开始,江成还是在偷偷摸摸弄。

等深圳的‘江东来’商超开出来,光明正大的发行深香两岸连锁购物卷。让大家有更直接的渠道获得购物卷,江成感觉那时候‘江东来’要爆了。

而且大量发行购物卷还有一个好处,内地那些有钱人,都到他香江的‘江东来’商超去购物了。他在香江的商超,营业额也是在提升的。

跟其他在香江的商超相比,他是在弯道超车,只不过现在还不明显而已。要知道八十年代就有很多国内的富豪,去了国外就是大量购物的,只买贵的不买贵的。

穷人根本想象不到,八十年代一些有钱人为什么会那么有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