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彩电

这购物卷在国内很多人眼里,早就没了最初认为就是粮票之类票证了,现在完全就是当一种货币在使用。

可惜江成不愿意暴露身份,否则也可以体验一下,把自己头像印在购物卷上。然后是媳妇的,再是女儿的。

可能会因为没有水印,容易造假,但在短时间内还是可以把控。不能按照真正货币那样印刷,会员卡才是最终的归属。

但现在香江都没有POS机,电脑也是最初阶段,没有运用到收银结算领域。用卡来代替购物卷,起码还要好些年。

不过‘江东来’的购物卷,可以一个季度更新一下图案。有需要的情况下,一个月更新一次都可以。

甚至可以不定期的回购发行出去的购物卷,来进行防伪,反正最终解释权是在‘江东来’。就是这样一来,会比较麻烦。

现在江成拿一万块一张的购物卷,侯主任都敢花钱买了。当然他是跟一些要去‘维权’的人一起购买。到了香江那边,就兑换成零散的购物券。

而大额的购物卷携带也方便,放在内衣口袋里,出境都不会查到。

江成开车去了一趟垦殖场,直接一张购物卷换了一大捆钱。用报纸包好的,十块一张,一小捆就一千块。

这次江城去垦殖场,跟侯主任招呼了一下,他们维权快成功了。半年左右,深圳那边的商超就要送货过去,然后营业了。

半年后,这边的维权小组想要去香江可就没这样容易了。

其实‘江东来’那边也是一直在配合这边,没有出现过激反应。怕有些人担心出现外交问题,但又没有处理这边的事情。让违约的事情没有出现缓和的情况,一但出现缓和的情况,可能又会有领导出面说逼香江那边的企业了。

说真的,其实就算‘江东来’违约,有白纸黑字的合同。‘江东来’只要随意派几个人过来说明一下情况。就说延迟履行合同,上面的领导都会考虑两岸关系,基本上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哪怕合同不履行了,大概率也是国内这边会不追责,了解历史的都知道。过几年全国各地招商引资,一些地方领导被放鸽子的多了去了,甚至更过分的事情都有~~。

如果没有多少实际的损失,谁较真签订的合同,反而会被找去谈话。

这半年多,垦殖场的人员去香江维权,电器,手表,奶粉,衣服,首饰。每次都没少买,候主任家里都有冰箱了,录音机也有。有些领导条件好的,不怕查的,直接买彩色电视了。

候主任其实也想买台不错的电视,但他这个级别的身份,买电视有些铭感。

而江成感觉自己差不多了,算是给外资领导开了半年多的车。买一台上千块的彩色电视机,好像也合情合理。

就是弄了一台电视的话,在这个年代会有得烦。跟当年买收音机那样,完全不给邻居听听也不行。

这电视机弄来,还是一步到位直接彩色的。这看电视在这个年代跟播放电影没有什么区别,可能不光是院子里的人来看,院子外的人得到消息,那些认识周灵莹的,可能都会跑过来观看。

江成看过一些短剧,短剧里在这个年代放电视,还问来看电视的人收费呢。

短剧里在八十年代,有人为了增收,家里本身就电视机的,就向邻居和附近的人提供看电视的服务。

就跟后世开麻将馆一样,要去召集大家来看。宣传有什么节目,有好看的节目,还真的有人花钱去看电视。

而且这并不是玩笑话,因为除了个人,在工厂的职工休息室里,有电视机的单位。还有专门维护电视机的人员,为了电视机的日常维护和电费开支,有工人想看电视,可能要交一两块钱,然后提供包月服务。

在乡村,可能整个村子就只有一两台电视机的。也可以为了让大家都看到电视,同时弥补一些成本。收费提供给大家看也很正常,农村人看电视收便宜一点,但看的人多,有院子的房子里,来看电视的能坐满了。

江成不知道把电视机带回去周灵莹会有什么惊喜,但最少要犒赏他一下。最近这些时日,他有些憋得慌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