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得干点正事了

等于是一个二十多平米的房屋,在七二年就要香江人平均工资的百分之四十了。所以在香江经常看见一间房屋内住六七个人的,一个人在香江住二十多平的房子,那是混的不错的人。

现在别看香江的工资平均都在三千多块了,但是房子价格动不动就二三十万了,买一套房子得普通人不吃不喝最少七八年。关键是七八年内,房子还在涨。

所以在香江要是没有技术光打工,靠一个人的努力现在很难买房子,得夫妻两个一起努力。

其实在两年前香江也推出了新的计划,叫‘居者有其屋’。计划是早就制定了,但这是房屋,计划出来后,得先建设一批房屋。等房屋建设好后,才正式开始推行。

在两年前推出了很多公屋出售,都是小户型的,一套只要十二万香江币左右。是市场房价的一半,很多人得凭借一些证明才能购买。

而且第一批房子基本上是一出现就卖光了,香江的刚需很多,国内这些年来的人太多了。十几岁的姑娘为了有房子住,嫁给香江四五十岁的都有。

第一批房子出来的时候,弄虚作假的很多,很多条件达不到的也去买。也让一些黄牛看到了商机,那些没钱没条件购买的,被一些黄牛包装了一些,弄了一些假的信息资料。

然后买来房子,光出租给别人,也要不了多久就能挣回来了。

江成是不屑那样去做,以前是没钱才分批买了很多成品房。现在如果只是为了出租挣房租,没必要刻意去买房子了。因为从别人手上买来,再便宜也没房产商自己开发挣钱。

深圳在成为经济特区后,几乎每天都有大量外来人员到这边来。在八月份,江成就安排人从香江去深圳谈判,准备接管在深圳的加工厂。

加工厂那边的人员,愿意留下的就签署新的劳务合同。不愿意的就离开,制造丸子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又是流水线模式。招来的新人基本半天时间就能操作起来了,所以哪怕全部走光都没有问题。

而在工厂那边的厂长负责人和一些领导班子,他们是提出希望进行中香合资。觉得没必要折腾,反正接手了还是要在国内招工的。

但江成喜欢搞一言堂,就是他的产业他说了算。哪怕决策是错误的,也不愿意别人指手画脚。

在交涉了一个多月,在江成的安排坚持下,食品厂的管理权归还给了‘江东来’。因为没有办法,那边霸占一个工厂不把管理权交出来也不行。

一方面任务订单是江成给的,还有就是工厂的工资是‘江东来’发的,加工材料也要‘江东来’付钱采购。

‘江东来’这边要是不给订单,不发工钱,不购买材料。工厂这边的领导班子霸占着厂子也没有用,另一方面真要这样做了,其他海外商人知道了哪里还敢来投资。

接手工厂后,江成也没有想到这边的领导班子能把厂里几百职工全部带走,一个都没给他留下。带到其他一些中外合资的企业去了,而且那些职工本来跟‘江东来’就没有合同,并不算‘江东来’的真正职工。

深圳成为特区后,海外商人可以自主经营了。并不是单纯的代加工之类的,吸引了很多香江商人。而来这边的商人,发现这边的工人工资是真的便宜。

有不少人感慨,国内二十年前是这个工资,二十年后还是这个工资。而在二十年前,香江的工资其实跟内地是一个样的,只不过在香江普通人好找工作一点。

开工厂的很多,有一些小老板也不要多大的厂房,单层的厂房就可以了。速度快的情况下,两个月就可以建设好一个单层钢结构屋顶厂房。

来的早点的商人,招工很也容易,几十人几百人,都能几天就招到。但随着来深圳这边建厂的商人越来越多,一些香江制造业开始真正的转移。

招工不再是喊一下,就会有好几个人跟你走的时候,江成就知道深圳的工人工资快要开始涨价了。

而‘江东来’商超,在采购部的成员努力下,江成在一个半月内飞了好几个国家,算是勉强采购到了可以开业的条件了。

江成是准备在国庆开业,生鲜产品都要实行限购,大米每人只允许每次买一斤。一天卖掉多少就不卖了,肉也是按照一人多少两来计算。

反正都是限购,不要票的东西想多买是不可能的。有本事能买了东西结算后,还能排到队再买一次,那也只能说运气不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