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江林上门

钱太多依然不敢放银行,周灵莹跟江成说过这事。江成让她没事就去买点黄金,以后给女儿陪嫁也不错。

国内之前黄金是有价无市,银行回收黄金,但市场上买不到黄金。也就是八二年才开始恢复黄金首饰出售,但投资性的黄金市场没开放。也就是说没有平价金条卖。

买黄金首饰,是要支付加工费用的。但买黄金手镯和大链子,那点加工费不算什么。

可周灵莹一年几万收入,黄金现在就算开放这些年价格涨了很多,也能买很多。

在六七十年代,国内也只有回收价格,在七块钱左右。但因为回收黄金还要说明来历,很多人有黄金也不去回收。

这也是为什么在饥荒之年,很多人拿黄金去换粮食也换不到多少的原因。真的好回收,就不会出现一个金镯子或者戒子就换一袋粮食的情况了。

现在一克黄金要二十块,深圳那边挣到钱的穿金带银。但内陆城市,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买两三克,很多人是买不起的。

除了买黄金,江成其实跟周灵莹也商量好了,让她去四九城买房子。

按照江成的说法,他这两年给香江的领导开车,工资是涨了。但没有副业换外汇挣的多,所以买房子得用周灵莹存的钱。

现在第四版的人民币还没有出来,一万块能有十捆一百张的十块钱。一万块能买十斤黄金,都不好存放。

~~

在沪城,江成送江娟去上学后,就在沪城的一家宾馆住下了。

江成没有想到沪城的房价竟然不低,一些普通住宅竟然要三百六十块一平方。一套房子竟然要上万块,等于现在在上海有房的基本都是万元户了。

这也是导致八九十年代,沪城呈现蜗居的重要原因。很多打工的在沪城根本买不起房子,最早的这批因为工作分到房子的人,按照政策,单位和国家补贴三分之二,剩余的三分之一还可以贷款百分之六十购买。

在浦东潍坊这边一室一厅四五十平方的房子,总价一万五。国家和单位出三分之二,个人就只需要给五千了,五千还拿不出可以找银行贷款。

所以在沪城的人,一万五的房子,其实出一千六百多块,贷款三千多就能拿到手了。

但是江成在沪城又没有单位分房,买房子还不符合贷款条件。人家一千多买套几十平方的房子,然后慢慢还贷款。江成要在沪成买房子,得直接全款,国家一点补助都没有。

不过现在也没有什么商品房,很多房子是跟房主私人谈的,买卖房屋现在是允许了。但现在没有过户一说,只能是双方签合同,去公证一下。

江成在沪城待了半个月,买了两套房子,花了不少钱。也算是碰巧了,在六十年代后期沪城这边有一个文学作者,在沪城买了套院子。当时就花了五千块,六十年代的五千块可不得了。

但在五六十年代搞文学的,如果作品出版反响好,拿上万稿费都不算稀奇的事情。

也就是因为六十年代的一些事情,房主带着家人去了香江。现在国内开放了,也把房子还给房主了。

但人家早就在香江定居了,现在是派人回来卖掉院子的。只不过价格一降再降,没有碰到合适的人卖不出去。

当年五千块买的,有地契有证明。房屋虽然要修缮一下,但很多人不懂,地比房子贵。只有在香江生活的人才懂,光有房屋使用权和土地归属权性质完全是不一样的。

院子房可是独门独户,那三四百一平方的普通住宅是能比的嘛。按照面积和地理位置,房主最初是想要卖八万的。

这样的房子要是在香江,后面得加两个零。但在沪城,很不错的地方卖八万没人要。降到五万的时候,碰到了江成。

也就是这年代古董还不值钱,五万是打包房间里的家具的。江成在这个时代这些年,自己家里还买过木料打过家具。

江成感觉这里留下的家具好像都是上等的木材,现在可能值不了多少钱。但过些年这些家具都不只五万了。

除了一套院子,江成还买了一套两层的小楼房,花了三万块。这房子的钥匙交给了江娟,离学校不远,她要是不想住校是可以住那边去的。

住学校里,其他学校江成不清楚,但江娟住的是六人宿舍。还不是免费住的,要交住宿费。可以申请住校外,就不用交住宿费了。

江娟拿到小楼房的钥匙有点不敢相信,她叔叔江成在沪城这边竟然买了一套楼房。但拿到钥匙的时候,已经跟同宿舍的同学混好了,要搬出去住,也得跟她们说一下。

沪城这边的大学宿舍费用并不低,不过是六个人分摊还好一点。江娟的学校宿舍费用一年是三百块,一个月二十五块钱住宿费,每个人差不多要四块钱。

在沪城这边就这样,什么都贵。

江成在昌城以前的房租,两间加一起都不要三块钱。房子可以个人购买后,不需要贷款,才交了四百块不到就归自己的了,在沪成这边得几千块。

(这章可能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封,或者系统自动删除一部分内容。擦边的太多,尽量评论的时候别写太过了,会根据评论反推章节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