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自我怀疑

杨望的死对于周淮同样造成不小的打击,但他本身就是大大咧咧的性子,再加上杨望死后,属于大同党的队伍里缺少了一个指挥者,或者是一根精神支柱,幸存的党员们人人自危,缺少支柱的凝聚显得有些分散。

他痛在心里,但他不能表露。

毛晨曦和他同为杨望的关门弟子,毛晨曦现在一蹶不振,他若是也这副作态,那么大同党这个集体可就是真的名存实亡了!

所以,他要站出来,他要代替杨望,成为大同党这艘大船新的领航人,为迷茫的、慌乱的、畏惧的众人指引一个方向。

哪怕这个方向的尽头是未知,他也需要带头,领着他们走下去。

无他,和青史留名的想法相同:人心不能散。

散了,就不好再聚了。

“老师说要自救……”

毛晨曦的声音大了些许,他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和杨望的思想产生共鸣,周淮看在眼里,隐约之间仿佛看到了杨望的影子:

“老师说要自救,而不是按照某种方式去执行……”

“他不知道自己选择的道路是否正确,他对于自己所坚决贯彻的道路也持有怀疑……”

“一切都是未知,没有完全正确的道路,大同或许也是一种歧途,这是对于人性的抹杀……”

他像是在自言自语,但又仿佛在向周淮诉说。

“人人应当平等,但是人就会有远近亲疏,这才是人之常情,当人人平等的概念彻底成为现实,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往来是否被局限在其中,这种磨灭人欲的思想和道路究竟是否代表真理?”

毛晨曦不知道。

毛晨曦只知道,杨望并不认同自己拼死去拯救他的行径,似乎在他的眼里,这是在凸显他的特殊性,和他学习大同主义以来的认知不符。

这是毛晨曦第一次,也是一个开始,代表毛晨曦自己的思想,对于过去所接受到的思想,开始出现质疑与颠覆。

“不,这不是真理,如果将一个人的思想和认知磨灭,如果将真的抹除人们在认知上的差距,那么法不是法理不成理,致使人们趋于一种格式化的思想,那么这套思想本身也就会失去意义……”

毛晨曦的声音越来越大,他已经误入歧途,按照一种偏执死板的方式去思考。

或许“大同”的意义并非这么短浅,但现在的他,是没有那么多精力去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