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口吻,杨沅听着有点耳熟。
到底是几千年文明古国,瞧这小词儿整的,叫人听了多么舒坦。
“由此,增进了双方的了解,了解了大白高国的态度。对此,我方正使杨宣抚和本宣谕深表赞赏。”
“我们会充分考虑贵方提出的条件,并以谨慎、热诚的态度进行评估,并尽快做出答复的。”
瞧瞧,到底是东华门前唱过名儿的好汉子。
杨沅赞赏地看了韩靖北一眼,是个人才。
刘昇一听,就知道对于他们提出的条件,宋国使节这边不是太满意。
刘昇的神色微微有些生硬起来,微笑道:“当然,今天是贵我双方初次接触嘛,我们的确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沟通。
那么,贵方有什么需求,我希望两位大宋使节,也能坦诚布公。”
既然明白杨沅没有当场表态的意思了,韩监军就游刃有余了。
他捋须微笑道:“当然,当然,正是因为看到了贵方的诚意,所以我们更想谨慎而认真地进行考虑,期待两国尽快达成协议并得到执行。”
韩靖北微笑道:“任相和刘少尹的大名,我等闻名已久,今日一见,深感荣幸。
如今大河之上,雪消冰未释;两岸青山,冬去春意萌,正是好春光。”
韩监军扭头对按剑而立的杨万里道:“廷秀,本宣谕素知你才思敏捷,不如当场吟诗一首,以记今日之人,今日之事。”
正所谓“外交车轮滚滚,全靠模棱润滑”。
韩模棱见杨沅兴致缺缺,又不好一个人唱独角戏,便把杨万里拉下了场。
任得敬哪有闲情逸致听他们在这里扯淡,如今杨沅就在眼前,他不知有多少苦楚想说。
可就这般接触,再会谈十次,也一样没得机会。
任得敬突然开口道:“本相要和杨宣抚单独谈谈。”
“嫩日催青……”假意谦逊了一番,正要开口吟诗的杨万里声音便是一顿。
开封府少尹刘昇讶然道:“国相,您……要和杨宣抚单独聊聊?”
任得敬淡淡颔首:“你们过筏去,请杨宣抚过来。”
刘昇惊道:“国相,万万不可……”
杨沅可是个年轻人,而且为了了解这位谈判对手,西夏对他也是做过一番调查的。
就他那一身武力,据说出使金国时,曾在颍州城下,当着颍州军民士绅,以大宋国大学士的身份,暴打了悍匪出身的金国广平王孔彦舟。
如今两张皮筏子就这么挨着,国相身边几名侍卫都是一品堂中超一流的高手,安全自然有保障。
可要是让他和杨沅单独乘一张筏子,万一杨沅对国相下手,大白高国立时就得内乱。
任得敬冷冷地看了刘昇一眼,积威之重,看的刘昇打了一个寒战,登时噤声不敢言。
杨沅眉头一皱,他不知道这位西夏国相为何要与他单独交谈,以任得敬在西夏国的身份地位,想来是极重大也极私密的事了。
难不成这位曾经的大宋国通判,想背着西夏国皇帝,再和宋国做一番秘密交易?
杨沅微微有些心动,不过……他根本不想和西夏谈判,无论对方提出什么条件。
他的目的,是破坏和谈,目前阶段则是拖延。
既然如此,也没有必要再与对方做更深入的交流了。
因为任得敬相当于西夏的“皇上皇”,他比西夏皇帝更不愿意抛舍西夏,无论他愿意给出什么条件,总之绝不会是拱手交出西夏。
想到这里,杨沅也微笑摇头,表示反对:“任相公,这不合适,也不合乎规矩。”
任得敬凝视着杨沅,忽然莞尔一笑:“谈判中,适当的沉默或者拖延,是一种高明的战术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