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骞教授是湘雅毕业的老前辈,他和汤非凡教授都是湘雅一班毕业的,还在湘雅医院当过院长,后来去了协和医院。
雕像中的张教授目光深邃而坚定,仿佛穿透了时空,注视着一代又一代协和人在医学道路上砥砺前行。
秦耕院士缓缓走近,眼中满是敬意,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学生时代,那些在课堂上聆听前辈们讲述张孝骞教授治学严谨、医德高尚故事的日子。
“每一次看到张教授的雕像,都像是在接受一场精神的洗礼。他所倡导的‘三基三严’,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每一位协和人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在医学这条永无止境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
秦耕院士轻声呢喃道。
张孝骞是国内培养出来的第一代伟大的医学家,他同时被湘雅、协和尊为“医圣”,秦耕站在他前面,不得不肃然起敬。
对,在湘雅校园内,也有张教授的雕像,也有他的专题介绍,课堂上,湘雅的教授都会讲述他的事迹。
目光从雕像移开他的视线落在了一旁的病案展示柜上。
玻璃柜中,整齐摆放着的一本本陈旧而珍贵的病案,是协和医院多年来积累的医学宝藏。
这些病案,记录着无数患者的生命历程,也见证了协和人一次次与病魔较量的艰辛与成就。
秦耕微微弯腰,仔细端详着其中一本泛黄的病案,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是前辈们用心书写的诊断与治疗过程。
“协和的病案,是我们的传家宝啊!它不仅是对每一位患者负责的体现,更是我们医学研究的宝贵素材。每一个病例,都是一次深入了解疾病本质的机会,每一次从病案中总结经验,都可能为未来的医学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他感慨万千,着名的协和三宝:“教授、病案、图书馆”。
往前走,医院走廊上悬挂的一幅幅医学历史图片,秦耕驻足凝视。
“回想当年,协和的前辈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凭借着对医学的热爱和执着,开创了中国现代医学的先河。如今,我们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拥有了更先进的技术和更优越的条件,更应该不负使命,为推动医学进步、守护人民健康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秦耕心中的感慨万千。
“咦,这不是秦耕医生吗?”
一个中年女士,惊讶地看着秦耕。
在普通人的心目中,院士怎么会单独行动呢?不应该是前呼后拥吗?
确实,院士出行,一般都是有很大的阵势的,秘书,学生,司机,保安,还有迎接方的领导等。
而此时,秦耕孤独地站在这里看宣传资料,就和普通的闲散人员一样,很容易被保安人员重点关注。
“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