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平静的老朱才可怕
人群小声的议论起来,百姓脸上,都添了几分畏缩之色。
赵捕头指了几个人,沉声命令:
“把那几个叫得最欢的抓起来,投进大牢!”
这时。
县衙百步之外。
几个富商姚家的家丁,敲锣打鼓的来了,大声吆喝道:
“七折收国债嘞!有多少收多少!”
吴江县盛泽镇,盛产丝绸,姚家也是靠丝绸起家,后来又靠盐引和漕运等,逐渐壮大。
在民众有恐慌情绪的时候,姚家等大商人反而在大肆收购国债,低价吃进不少。
他们这么一吆喝,便吸引走了县衙门口的人群。
只不过。
“七折?可真是黑心肝啊!”
“俺不卖,俺就要官府兑的本金和利息!”
姚家的家丁笑道:“你不卖,有的是人卖!”
确实有胆小之辈,害怕官府赖账,想把国债卖了,与姚家的讨价还价起来。
其他人不想卖,但看大商人竟这般坚定的支持国债,一时也犹豫起来。
一众捕头皂吏,看到人群散了,顿时松一口气,赶紧去后衙禀报。
后衙里。
孙知县眉头紧拧,来回走动。
外头乱哄哄的,衙门根本没法开门。
师爷匆匆进来,递上密函,压低了声音说:
“这回事情大啦!常熟、嘉定、昆山几个县传出消息,也有流民冲击县衙……”
孙知县脸色越发难看。
师爷又说:“李知府已经上书请罪,八百里加急,不出两日,就能上达天听……”
孙知县点点头,反倒松了口气。
这么大的乱子,积极上报,抓紧处置,罪责反而轻一些,不过是罢官流放。
如果拖拖拉拉,隐匿不报,就是抄家灭族之祸了……
再说了,瞒也瞒不住啊,洪武十五年,锦衣卫在苏州设了千户所。
消息要是比锦衣卫晚,被他们添油加醋一番,那可就真糟了。
不过这一回,从政到军到锦衣卫,各层级都有责任……
……
二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