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他有一种游戏般的奇妙感,仿佛又随机解锁了一个人物,乐~
两人越谈越投机,不知不觉已至半下午。
方孝孺其实不太愿意跟权贵有太多往来。
但他对陆知白也很感兴趣。
方孝孺感慨道:“今日得与陆大人畅谈,受益匪浅。大人学识渊博,见解独到,实在令人钦佩。”
陆知白摆手笑道:“方先生过奖了。能与先生这样的饱学之士论道,才是我的荣幸。他日若有闲暇,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方孝孺郑重拱手:“大人若有垂询,在下定当知无不言。”
两人话别几句,约了以后有空一起煮茶论道,便各自散了。
陆知白望着这位年轻学者的背影,心中松了一口气——
老天爷呀,差点就要露拙了。
古代的大佬,说起话来,实在令人压力山大啊~
不过呢,他在书生眼中的人设,也不是博学,而是视角独特。
这便让陆知白有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好像永远也猜不到他的见解。
陆知白慢慢回工部,心中不禁泛起一阵复杂的思绪,想起后世史书中关于“诛十族”的争论。
“诛十族之说,未必是真……”
十不十族的不重要,死了很多人是真的。
方孝孺因拒绝为朱棣起草即位诏书而遭灭门之祸,牵连诸多亲朋好友,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其父济南知府方克勤,在空印案中蒙冤而死。如今这方孝孺,明知朝堂险恶,却仍应太子之召而来……”
宋濂是朱标的老师,方孝孺是宋濂的学生。
朱标启用方孝孺,是很合理的。
但方孝孺竟没有拒绝,过来了,大概是因为大本堂也很适合读书。
陆知白又想起史书上记载的细节——
方孝孺大书“燕贼篡位”四个大字,被捕之后,朱棣曾亲自劝降,他却掷地有声地回答:“便诸十族奈我何?”
这份气节,确实令人动容。
“古人忠君爱国,重义轻生,竟至于此……”
陆知白轻叹一声,有些佩服。
或许,这就是儒家所说的杀身成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