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却去捉拿自家叔叔,是为不孝啊!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只有等着他朱高煦主动跳反,再将其连根拔起!
“太师深谋远虑,就如你所言。”
朱瞻基想通后,也就不再纠结了,不就是等吗,自己年轻,耗得起。
接下来的主要精力放在宣布大行皇帝的后事上,以及安抚母亲张太后。
稳定后宫后。
宣德皇帝在奉天殿举行大朝会,封赏重臣。
徐华受封少保,升任中军都督府左都督。
徐谦受封少傅,升任正三品吏部右侍郎,文华殿大学士,入阁参政。
这些都是题中应有之义,大家都等着看徐闻的封赏,上次徐闻已经退掉越王,不知道宣德帝将会如何处理。
不同以往,最重的封赏,被放到了最后。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朕惟天命所归,必资辅弼之臣;社稷之安,实赖忠勤之士。咨尔徐闻,世笃忠贞,性秉刚毅,夙怀匡济之志,克彰翊戴之诚。昔朕嗣登大宝,尔躬率群僚,运筹帷幄,决机千里,戢乱定策,扶危正统。功在宗庙,德被黎元,诚社稷之元勋,国家之砥柱也。
昔周室分茅胙土,以酬殊勋;汉家裂地封王,用旌懋绩。今特仿古制,酬尔殊勋。兹授尔为越王,锡以金册,赐之宝印,食邑万户,世袭罔替。以彰朕推心委任之意。
尔其恪守臣节,谨奉朝章,抚绥百姓,训导子孙。俾屏翰之寄,永固金瓯;忠孝之风,长垂青史。
钦哉!毋替朕命!
还是一样的越王,群臣也可以理解,毕竟先皇已经封过,新皇萧规曹随,继续跟下去。
那么接下来就看徐闻怎么说了。
其实朝中众人也早就听到了风声。
毕竟种种封赏,官员晋升,都需要内阁人员的配合,才能让最后的名单既体现皇帝的意志,又不会显得很突兀。
阁臣们闭口不谈,可是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还是能猜得出。
陛下一定坚持了自己的意见,能够让年轻的天子坚定地要做的,那必然是封自己的老师为王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