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受封越王

徐闻则是百感交集,此刻站在人臣顶点,推辞归推辞。

要说一点骄傲自得的心态都没有,那也不可能。

回顾近三十年,自己一路走来,历经五朝,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披荆斩棘,终于走到今天这一步!

回到明朝当王爷。

真不容易!

也是赶上好时代了。

纵观历史,但凡抓住一次从龙之功,至少都是封爵。

而徐闻,参加过一次造反,两次拥立,三次从龙之功,方才换得一个王爵。

也算合理。

受封大典后。

大明自此进入宣德时代。

经过一年两改年号的混乱后,整个大明帝国也渐渐步入正轨。

徐闻成为越王后,除了挂了个太师的虚衔,在朝中并未担任任何实权职务。

都封王了,确实不适合再掌实权。

徐闻只想好好享福。

然而,朱瞻基岂会放过他。

他单独召见徐闻,交给他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指挥并领导暗卫,以及山东地界的锦衣卫,密切关注汉王府的最新动向。

一旦有任何异动,立刻密奏。

徐闻知道,宣德皇帝是真想对汉王动手了。

朱瞻基继位后,开始大刀阔斧的革新朝廷。

首先,他对内阁进行了改组。

从洪武年间废相设置大学士,有内阁雏形开始。

历经几十年,内阁学士虽然被尊称为相,但是职责比起宰相小了很多,更类似于秘书处的工作。

平时主要工作就是分拣各地文书,奏章,将其整理好,最后交给皇帝决断。

除了短命的朱允炆,朱重八,朱棣都是精力充沛之辈。

他们有能力应付这种内阁。

更何况朱棣还有朱高炽这个能力不错的太子可以分担,应付朝政游刃有余,所以内阁成员几乎没有参政权。

到了宣德朝,朱瞻基亲眼看到父亲为了国事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朱高炽每日大部分的时间,就是处理政务。

朱瞻基甚至认为,在四海商会医药研究所和太医院各路名医的会诊下,还有海量的珍贵药材支撑,父亲依旧仙去,其中未必没有积劳成疾的原因。

等到自己登基,朱瞻基可不想这么累了。

而且他自认论学识,论反应,自己均不如那几位内阁大学士,那何必自己来处理这些政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