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稻种革新(1)

春日的阳光洒在咸阳郊外的试验田上,新一轮的耕种已经开始。农家研究院的成员们忙碌不停,将精心保存的杂交稻种播撒到精心准备的育秧田里。

恶夫立于田埂,看着农人们忙碌的身影,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太尉,今年我们准备了五种不同的杂交品种。";陶穰指着不同的育秧田解释道,";每种都有不同的特点,我们要通过实验来看哪一种最适合北方种植。";

恶夫点点头:";具体说说看。";

陶穰指向第一块田:";这是以占城稻为母本,北方粳稻为父本的杂交种,我们称之为';秦占一号';。理论上它应该兼具两者的优点,但具体表现如何,还需等它长成后才知道。";

";第二块是反过来,以北方粳稻为母本,占城稻为父本的杂交种,称为';秦占二号';。";

";第三块是将占城稻与蜀地软糯稻杂交的产物,称为';秦占三号';。软糯稻抗旱性极强,希望这种杂交能进一步增强占城稻的抗旱能力。";

";第四块是占城稻与河南早熟稻的杂交,称为';秦占四号';。早熟稻生长期更短,若能成功,或许能让杂交种的生长期进一步缩短。";

";最后一块是将前四种优良品种再次杂交的复合品种,称为';秦占五号';。这是最复杂的实验,成功率最低,但一旦成功,可能会获得最优良的品种。";

恶夫仔细聆听,对农家专家们的系统实验方法感到满意。这种多路线并行的研究策略,大大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

";很好,继续观察记录。不管哪种成功,都是我大秦的福祉。";

就在这时,墨家工匠带来了改良版的插秧工具。

";太尉,按照您的指点,我们对插秧工具进行了改良。";工匠展示着一种木制工具,";这种新工具可以一次插六株秧苗,而且深度、间距都非常均匀。一个人用它可以顶三个人的效率。";

恶夫接过工具仔细查看,这是一种类似木梳的工具,前端有六个均匀分布的凸起,每个凸起都有一个小槽,用来放置秧苗。使用时只需将秧苗放入槽中,然后一推一拉,就能将秧苗整齐地插入泥土中。

";好,这次改进很成功。";恶夫满意地点头,";立刻生产一批,在春耕时使用。要详细记录使用效果,看看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