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 拿地的理由

第九百一十二章 拿地的理由

李松皱了皱眉,正欲开口解释,苏林却不打算放过他,继续嘲讽道:“我看你啊,就别白费力气了。这周家的宴会岂是你能随便进的,识趣点就赶紧离开,别等会儿被人赶出去,那可就更丢人了。”

周围的议论声越来越大,不少人都在指指点点,眼神中满是不屑。就在这尴尬氛围愈发浓烈之时,周婉恰好从门内走出。她一眼就看到了被众人围在中间的李松,赶忙快步走了过来。

“李先生,您怎么站在这儿?”周婉略带焦急地问道。随后,她目光冷冷地扫向苏林和陈志,质问道:“苏公子、陈公子,你们这是在做什么?李公子是家父的贵客,也是我周家的恩人,你们这般无礼,是要和我周家为敌吗?”

苏林和陈志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们没想到眼前这人真和周家关系匪浅。苏林连忙赔笑着解释:“周婉小姐,我们……我们不知道他是您家的贵客,只是看他没请柬,所以……”

周婉冷哼一声,打断他的话:“所以就肆意嘲笑?李先生是我和父亲的救命恩人,你们却在这里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来人,把苏公子和陈公子请出去,以后周家的宴会,他们也不必再来了。”

周家的下人立刻上前,不顾苏林和陈志的求情,直接将他们架走。周婉这才转头,面带歉意地对李松说道:“李公子,实在对不住,让您受委屈了。都怪我没有安排好,您快请进。”

李松笑着摆了摆手:“周婉小姐言重了,是我自己疏忽忘了带请柬,倒是麻烦你为我解围。”周婉脸颊微微泛红:“李公子对我周家有大恩,这都是我应该做的。”说着,便领着李松走进了周家大宅,而那些刚才还对李松冷嘲热讽的宾客,此时都一脸尴尬,纷纷低下头,根本不敢和他对视。

进入周家,宴会大厅内灯火辉煌,衣香鬓影,各界名流汇聚一堂。看到周家装修的金碧辉煌的大厅微微一愣,自从重生之后,他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豪华的装修。周婉带着李松径直走向主座,周启山正与几位沪海商界大佬交谈甚欢,见李松过来,他立刻放下众人热情地迎了上去。

“李老弟,可算把你盼来了!”周启山笑容满面,拉着李松的手,转身面向众人,提高音量说道:“各位,今天我要郑重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李松李先生,他可是我周启山的救命恩人!若不是李老弟,我可能早就死在金家人手中了。”

众人听闻周启山的介绍,纷纷投来诧异的目光,开始小声猜测李松的身份。毕竟在沪海的上流社交圈中,大家彼此大多眼熟,可眼前这位李松,之前却从未听闻。

“这李先生看着如此年轻,究竟是何来历,竟能救下周先生,还成了周家的座上宾?”一位身着华丽旗袍的贵妇轻声说道。

她身旁的一位中年男子轻轻摇了摇手中的红酒杯,思索着说:“从未听说过沪海有这号人物,难道是从外地来的?可若真是外地人,又怎会与周先生有这般渊源。”

就在众人纷纷猜测李松身份之时,人群中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子淡淡一笑,“这人的确是刚刚来到沪海,前段时间我曾到火车站接我家老爷子,恰好看到这位李先生从火车上下来。此人和杨家关系密切,我曾经好几次看到他和杨局长一同进出杨公馆。”

此言一出,周围顿时一片哗然。这个李松何德何能不但成为周启山的救命恩人还和杨家关系密切。杨家在沪海那可是声名赫赫,不仅是市局公安局长,如今还身兼沪海副市长之职,在官场地位举足轻重。能与杨湘关系密切,这李松的身份自然非比寻常。

“没想到这位李先生竟与杨局长交情深厚,看来是我们之前看走眼了。”刚才在周家大门之外小看李松的那个身着华丽的男子此刻面露尴尬,心中懊悔不已。

周启山将众人的反应看在眼里,笑着对李松说:“李老弟,你这身份,怕是要让大家好好琢磨一番了。”

李松无奈地笑了笑:“周老哥,我不过是运气好,结识了杨局长罢了,根本没有大家想得那般复杂。”

周启山拍了拍李松的肩膀:“李老弟就别谦虚了,能与杨局长交好,又救我性命,岂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来来来,我再给你介绍几位沪海的商界巨擘,对你之后再沪海行事有帮助。” 说着,便拉着李松走向一旁几位还在低声议论的商界大佬。

一番热闹过后,众人各自闲聊起来。周启山和李松坐在一旁的休息区,品着香茗。周启山不经意间提起:“李老弟,我听闻你在浦东买了不少地?”

对于周启山知道自己的动作李松并不意外,直接坦然承认:“没错,周老哥,我确实在浦东购置了些土地。”

周启山微微皱眉,眼中满是疑惑:“李老弟,不是老哥我多嘴,浦东那地方如今就是个小渔村,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也差,无论是修建住宅区还是工厂都不太合适。我实在不相信以你的眼光会看不出来,可你依然大片大片地买,这其中缘由,老哥我实在想不通。”

李松笑了笑,思索片刻后说道:“周老哥,实不相瞒,之所以在那里拿地是因为我看好浦东未来的发展潜力,虽然现在条件不佳,但假以时日,必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周启山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显然对李松的回答有些意外。他下意识地摇了摇头:“李老弟,仅仅只是对浦东未来发展有信心就拿了那么多地,是不是有些太冒险了?”

李松目光坚定:“冒险是有些,但周老哥,我相信自己的判断。我觉得浦东的地理位置优越,随着城市的发展,这里迟早会成为一块宝地。而且,我计划的工厂所生产的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在浦东建厂,从长远来看,利大于弊。”

第九百一十二章 拿地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