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还得多亏了沙俄

“作为回报,再往军队投一些吧。你去算算,初步建立预备役体系需要多少人力物力。”

一边说,汤潇逸一边翻看着系统,系统的存在感不高,那是因为他的基础太薄弱了。

就算汤潇逸点亮二号或者三号坦克甚至T34/85、IS2,在系统伟力下,工程师也用手攒出来一辆。

然后呢?第二辆就弄不出来了。

汤潇逸有些庆幸,知识不都是塞进他脑子里的,只有他手下实在没人才给他。

不然他也别管什么局势、什么军队、外交什么的了,好好当个工具人就行了。

就像马尾厂第一台小水管锅炉,五六个工程师带着学生、技工一起,搞了一个月搞出来。

换成汤潇逸一个人,一年能不能弄好一台?弄出来了,交给其他人又需要多久?

过目不忘的神童已经是秀才举人进士了,不会来当技工。

这个时间点,大多数工人的文化水平极为有限,教他们是一件很费时间力气的事情。

思维回到当下,汤潇逸看着科技树,一个个的分支,突然看到军事工业——火炮工业——炮兵战术——飞机校射。

“飞机在炮兵分支上?”

汤潇逸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是用飞机对火炮进行引导。

“前置:航空工业,需500科技点。260马力小体积轻型风冷汽油发动机,需点(材料、加工……提前点亮惩罚。)。”

一共点,科技点是小问题。

这几场仗打下来,除开点亮283炮的消耗,汤潇逸现在有几十万点。

点亮了做技术储备,因为没能力大规模生产。

但是没关系,下一步对付沙俄和一个小角色,现有技术已经完全足够,只需要扩大生产力就行了。

“说到这个,得加快军工业产能的提升,而且主要战场在海上,搞战舰还来得及吗?”

汤潇逸估摸了一下现有力量,威慑力还不够强,

“让郑尚青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