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郑尚青拿出来的依旧是一级5000吨的巡洋舰设计,这个吨位是考虑当前产能能承受的极限设计的。

再大,就可能赶不上一年半的期限了。

经费方面。

因为武器、船体、主机、装甲等船上都能自产,压缩了成本,售价不高,船厂也是自己的,也低价造。

而且所用的一切子系统都是成熟的货架产品,并不存在其他费用。

再加上一级开工四艘,单舰成本被压缩到非常低的价格,只有130万两一艘,而且是带武备。

相对而言可算廉价。

1895年服役的奥林匹亚号造价为179.6万美元,相当于187万两白银(英镑比白银1:5)。

而且,奥林匹亚号的吨位更大,标准排水量5676吨,满载排水量6694吨。

即便是汤潇逸的新舰超重,也不会超过奥林匹亚号。

虽然奥林匹亚号的武备看起来更厉害,有着两座双联装203毫米舰炮,10门127毫米单装速射炮。

但这其实是阿美丽卡152毫米速射炮不成熟而进行的妥协。

因为没有可靠的152毫米速射炮,只能装备127毫米副炮。

而127毫米副炮的威力又很尴尬,打同级对手火力不足。

所以阿美丽卡不得不用203毫米舰炮来弥补副炮火力不足,以及发挥一锤定音作用。

但奥林匹亚号使用的203毫米35倍径炮仍是1880年代的旧式炮,威胁有限。

而郑尚青设计的新舰,按此时的分类还是一艘昂贵的装甲巡洋舰。

哪怕只有100毫米装甲,就算挡不住203毫米舰炮的穿甲弹,但挡住高爆弹没问题。

而他的127毫米速射炮,更是无法威胁100毫米厚的克虏伯渗碳装甲钢。

火力方面,两座双联装152毫米主炮前后布置。

为了节省重量和施工时间,两侧主炮采用单装炮,只有一个炮盾作为防护,一侧四门。

总计12门152毫米速射炮,单侧能有8门主炮对敌。

航速方面,因为两侧主炮没有设计炮塔,不用太计较空间,郑尚青便塞了八台大型锅炉进去。

搭配两座主机,输出匹马力,设计航速22.5节,依旧能采用强压通风。

强压通风对动力系统的损害是很高的,会影响动力系统的寿命。

但战败赔款肯定不止能建造一支大舰队。

这艘船的性价比不低,单舰造价不过130万两,当然这是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