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矛盾激化(上)

“这一个船厂,固定资产投资就要数百万,每年光维持运行都要上百万两。”

“想搞工业,想强国,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

“数十年来,白银大量流出,又刚刚经历战争,我们已经很穷了。”

“怎么能让这些贪官污吏把钱带走?”

汤潇逸安抚着李和,李和是能重用的。

对于整个海军来说,一个稳重的李和,比勇猛的邓正卿更有用。

“命令海军截停船只,搜查战犯家属,家属全部转移至威海卫。”

“找一片独立的民宅给他们住,不准让他们接触外人。”

汤潇逸话音刚落,秘书说徐希颜也来了。

汤潇逸便让他进来。

“大都督,刚刚接到情报,一支由旗人、官员家属、他们的仆人组成的队伍正在北逃。”

“他们携带了大量物资向西北走,打算穿过蒙古草原去往沙俄帝国。”

汤潇逸感觉有些不对劲,走到地图旁边,找了半天,看到了库伦:

“他们恐怕不是单纯的想逃往沙俄,数九寒天天寒地冻的,若是此时想穿越蒙古草原,无疑是痴人说梦。”

“八成是想退守蒙古草原,依靠广阔的草原和环境牵制我们。”

“那里太远了,只要能得到沙俄帝国的支持,奔驰的骑兵能把我们牢牢地拖住。”

汤潇逸只是猜测,并不知道清国究竟要干什么。

但是他知道,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接应,冬季派出穿越蒙古草原绝对是死路一条。

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南下,在蒙古高原上刮起的白毛风能把人吹死,积雪能把牲畜掩埋。

经过清国的制度,蒙古本剩下一百多不到二百万人,壮年人还被僧格林沁、大汉军割了两回。

没有能力接应一支庞大的、携带大量物资和人口的队伍。

而且并非是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汤潇逸只是堵住了阿美丽卡、沙俄、东瀛的商船。

其余国家的商船不违反汤潇逸不准经停东瀛的禁令时,依旧是能进入渤海的。

海运的风险虽然不低,但远比走这条路低得多。

最少,即便船只在贸易航线上沉了,找块木板等一等,也有机会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