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1 章 西班牙?吕宋?
吨的排水量,卖到140万英镑一艘,绝对算不上便宜。
但这是全包外贸价格,武器、随船弹药、基础物资什么的都算上,也算不上贵了。
单独采购肯定价格更高,但人家单独采购的话,就不一定采购谁的了。
“陛下,钱已经到账了,133万英镑。”
刘一鸣拿出明细清单:
“这次交割是通过法兰西银行和夏尔洋行进行中转,给了最大优惠,只收取的5000英镑的手续费。”
“给了智利外交官员团队1万5000英镑、采购对接方5万英镑、冈萨雷斯一行人要了10万英镑,说是给总统的费用,不过我觉得应该是他们自己贪了。”
汤潇逸眉头一皱,刘一鸣赶紧跳到后面的内容:
“但是这笔费用不用我们出,冈萨雷斯让我们后期给一份改装经费的文件,分摊到每艘船上,金额不多,也不用真的改装。”
“他们会搞定这个预算。”
“考虑到不是我们出钱,我同意了。”
汤潇逸这才点点头:
“那能不能真的改装呢?价格也能报高一点。”
挣钱嘛,智利自己能这么搞,他也行。
刘一鸣微微沉思:
“问题应该不大,大不了再给点,只要他们敢收钱,都是小事。”
汤潇逸沉思着拿起水杯问到:
“我们的利润有多高?”
刘一鸣翻了翻清单:
“船厂方面预计的利润在25%左右,根据原料价格有所浮动。”
“炮厂方面,装上速射炮的话,速射炮的研发成本能收回来,但净盈利只有10%。”
“装甲利润8......倍,800%的利润,六艘船需要的装甲总量也不小,预计装甲使用量吨左右,净盈利130万英镑左右。”
“锅炉......”
所以都喜欢干军火贸易呢。
完整的生产体系下,真的是暴利。
船厂本身就挣个25%,而且还得占用船坞船台三四年,平均每年就挣个6%至7%,还要担风险。
但如果有完整体系,船厂挣完了,子系统挣,消耗品挣,这些利润流向各厂后,又能提升工人收入,养更多的工人,然后扩大生产规模,促进内循环。
例如装甲,研发费用没几个钱,成本早就收回来了,而随着生产的越来越多,成本越来越低,但价格却是没降低的,因为这是最好的。
当初汤潇逸申请专利的效果体现出来了。
德意志也有,但只能偷偷的在自己的战舰上用克虏伯装甲钢,这样他不给专利授权费,华夏也拿他没办法。
但是,因为专利问题,这些装甲不能外销,因为他是没有拿到专利授权,就是非法的,卖家愿意买家都不一定愿意,说出去不好听。
更不好平账。
想拿授权,就得花钱买技术资料,然后还得交授权费。
而且一旦买了授权,那你的战舰用了多少装甲钢,就得付多少钱,自用的也得交钱。
外贸战舰那点收益没办法对冲全部成本。
所以哪怕这是克虏伯自己研发出来的,但专利在华夏手里,并授权给了法兰西人。
德意志也没办法,他不能光明正大的造,自然没法和华夏抢市场。
“除了火炮,其余都是现有技术,最终综合盈利应该在400万英镑左右。”
“各厂的利润加起来,综合利润率为66.66%。”
换句话说,第一笔订金已经够造舰的原料成本了,第二笔付款再抽一半补上人工费用、耗材费、部分研发经费,就足够了。
剩下的都是纯赚。
而且,这些成本其实也是赚的,因为采矿、冶炼、锻造等,都是自己的工厂做的,说白了还是利润。
只是需要付出矿石和劳动。
区别是成本是真的拿了东西去交换,而利润没有。
“嗯......”
汤潇逸满意的靠在椅子上,还得是外贸,而且是军事装备出口挣钱。
“陛下,巴西、西班牙的代表正在打听订单的情况。”
“其中巴西透露了采购意愿,要不要透露一下,也许能拿到订单呢?”
刘一鸣的逻辑是汤潇逸之前用在智利身上的。
也不吓唬你,只是告诉你你的对手有多强,让你自己想。
然后给出一款纸面参数完全压过的战舰设计,就看你心动不心动。
加里波第级装甲巡洋舰的数据从华夏嘴里说出来还没那么可信,但智利可是从华夏订购的战舰。
这战舰有没有水分,刘一鸣还能不知道吗?
“不用了,不过可以以此为宣传,让大家知道,我们保护客人的隐私。”
汤潇逸拿过地球仪,
“不是我有钱不挣,法兰西和英吉利也不是搞慈善的,巴西就留给他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