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只能通过其他手段来消弭未知带来的影响,提升军队士气。
比如,汇报战果。
“参谋长,战果该如何汇报?控制了巴达维亚三分之二的城区?”
通讯处长拿出记录本询问道。
其实绝大部分荷兰守军都已经投降了,负隅顽抗的白人终究是少数。
但,华夏并没能完全控制巴达维亚,原因很简单——缺人。
几百号人就想控制一个大城市,哪怕这个城市只有几十万人口,那都是不可能的。
好在荷兰人很听话,愿意在华夏人的监督下维持基本秩序,加上部分华人的加入,勉强控制了大半个城区。
但也只是勉强。
有一部分可不愿意接受荷兰的失败、华夏的成功。
一群由少数土人、大多数白人混血、少数汉奸组成的抵抗势力控制了贫民区。
因为人手不够,李和便没有进攻贫民区,只是让人封锁主要道路。
“我们已经彻底控制了巴达维亚,并且正在向附近侦查。”
李和看向贫民区的方向,
“通知贫民区的土人们,交出抵抗者,如果不交出抵抗者,就离开城区。”
“24小时后,见不到抵抗者,我将对贫民区发起无差别炮击。”
“把荷兰人的大炮都拉出来,对准贫民区,一切后果由我负责。”
李和其实也对未知充满恐惧。
这是人的本能。
不过他的脑回路是战争胜利=国内出事=他得解决。
解决方式是取得胜利,决定性的胜利。
巴达维亚是荷属东印度的统治核心,就像匈奴王庭一般。
杀戮过多可能带来一些负面消息,特别是当前并非巍巍中华,泱泱华夏的时候。
外面的声音不小,甚至更大。
不过,这反而让他更激动了。
殉道者,一直是华夏文化中非常高的一个评价和自我评价。
“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判……”
李和看着这座满目疮痍的城市,喃喃自语。
…………
英吉利,伦敦。
荷兰大使坐上马车从唐宁街离开,约瑟夫·张伯伦的马车刚好抵达。
“荷兰人,这么快就来了,华夏的攻势这么猛烈吗?”
约瑟夫有些忧愁。
他怕华夏抽调了太多力量在南方,给沙俄帝国可乘之机。
不过他显然是多虑了,目前沙俄帝国在远东只有几万军队,并没有进攻计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反而他们比英吉利更慌,华夏在草原开始了动作,他们不仅无法反制,甚至无力防御。
沙俄帝国紧急将远东军队调到新西伯利亚,做好了放弃远东,在新西伯利亚建立防线的最坏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