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抬眸,脸上浮现出一抹温润浅笑,望向匆匆踏入书房的林赋。
只见林赋神色略显急切,袍角随着步伐微微晃动,额间还带着赶路后的薄汗,不难看出他前来的匆忙与急切。
“林尚书,莫急。”覃芊落的声音低沉而温和,仿若春日里的微风,抬手示意林赋入座。
随后亲自执起古朴的茶壶,为其斟上一杯热气腾腾的香茗。
那茶汤清澈透亮,升腾的热气中裹挟着悠悠茶香,动作行云流水,举止间尽显悠然气度。
然后她在茶香袅袅中缓缓开口:“林尚书不必挂怀。
本王于封地创建学院,实乃深思熟虑之举。
想来尚书您关心科举规制,忧虑学院学子扰乱朝廷选官秩序,这份心思本王十分理解。
但学院初立,学子们学业未成,一两年内难有所成。
即便学有所成,本王也断不会做出扰乱朝廷铨选制度之事。
陛下向来知晓,本王封地内工厂与研究场所众多。
若无一定学识傍身,百姓又怎能在其中谋得一职,施展拳脚呢?
本王此举,不过是为了培养可用之才,以助力封地发展。
短期内,这些学子都会在封地内各司其职,至于开启民智,也只是为了发掘更多人才,壮大地力,绝非他意。
林尚书深明大义,想来定能体谅本王的这番苦心。”
林赋听闻昭王话语的瞬间,心脏猛地一缩,一股寒意自脊背蹿升而上,整个人如坠冰窖。
这段时间,足以让他对昭王的脾性了若指掌,这一声“尚书”叫得疏离又严肃,显然,昭王已然动怒。
可开民智这等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关乎锦绣郡的根基与天玄的未来走向,身为朝廷命官,肩负社稷重任,他退无可退。
小主,
林赋牙关紧咬,齿间咯咯作响,双手不自觉地攥紧衣角,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深吸一口气,他屈膝跪地,腰背弯成一道谦卑至极的弧度,额头几乎贴于地面。
声音微微发颤,却又透着破釜沉舟的决然 ,恭敬且恳切地说道:“昭王殿下。
自殿下主政锦绣郡以来,宏图大略尽显,一心只为百姓谋福祉。
忆往昔,殿下推行农桑革新,不辞辛劳,亲赴田间地头,引入新的耕种器具与作物品种。
在推广初期,百姓心存疑虑,殿下便亲自示范,耐心讲解,最终使得锦绣郡粮食产量大幅增收,百姓得以饱腹。
而后,殿下又大力整治水利,烈日下,您与百姓一同勘察河道,规划疏通方案,疏通后的河道让农田灌溉无忧,旱涝保收。
这般高瞻远瞩的智慧与勤勉用心的态度,满朝文武有目共睹,臣更是打从心底里深感钦佩。
此次殿下兴办学院开启民智,足以见得您对锦绣郡未来发展的深远考量,这实实在在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举措。
只是臣才疏学浅,见识短陋,这些时日,此事在心中反复掂量,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还望殿下恕臣冒昧,容臣斗胆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