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看着赵飞扬,眼神中透露出信任:“赵医生,我相信你们。我愿意试试,希望能减轻我的痛苦。”
患者陆续入组,临床试验正式开始。团队成员们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在介入治疗过程中,介入科医生凭借精湛的技术,成功将导管插入患者的肝动脉,进行化疗栓塞治疗。同时,陈教授团队为患者进行菌群移植,调节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张博士团队为患者回输激活后的NK细胞,增强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攻击能力。针对DUOXA1基因,团队使用了新研发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治疗过程中,团队成员们时刻关注患者的身体反应和各项指标变化。一位患者在接受联合治疗后,出现了轻微的发热和恶心症状。团队成员们立刻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并组织专家会诊。
小主,
“根据检查结果,患者的这些症状可能是联合治疗引起的,但目前来看,症状比较轻微,在可接受范围内。我们先给予一些对症治疗,密切观察症状的变化。”李教授说道。
“我们对这些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和肠道微生态分析,发现他们的基因特征和肠道菌群组成与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存在差异。可能这些患者的肿瘤细胞对联合治疗的敏感性较低,或者肠道微生态没有得到有效调节。”王博士说道。
“那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些差异,调整治疗方案,为这些患者寻找更合适的治疗方法呢?”刘祖训问道。
“我们可以尝试调整菌群移植的供体选择,优化NK细胞的激活条件,或者更换靶向药物,看看是否能提高治疗效果。”赵飞扬说道。
经过不断的努力,他们发现对于部分基因特征特殊的患者,更换靶向药物并增加NK细胞的回输次数,可以显着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试验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治疗方案。他们发现,在菌群移植前对患者进行肠道准备,能够提高菌群移植的成功率;在NK细胞回输后,配合使用免疫调节剂,可以增强NK细胞的活性和持久性。这些发现进一步完善了联合治疗方案,提高了治疗效果。
赵飞扬和刘祖训意识到,要想让这种联合治疗方案广泛应用,还需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首先是治疗费用问题,多种先进治疗方法的联合使用使得治疗费用较高,很多患者难以承受。其次是技术推广问题,菌群移植、NK细胞治疗等技术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在一些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难以开展。
“飞扬,治疗费用和技术推广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两大难题。我们要想办法降低治疗成本,同时加强技术培训,让更多的医院能够开展这种联合治疗。”刘祖训说道。
“没错,我们可以和药企、医疗器械公司合作,争取降低药物和设备的价格。同时,组织专家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赵飞扬回应道。
他们积极与药企沟通,协商降低靶向药物和免疫调节剂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