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猩红热

行世者2 坚木本木 2484 字 10天前

赵飞扬的手机突然收到了来自市疾控中心的紧急消息:市内几所学校出现了多起疑似猩红热的病例,部分学生症状典型,已有蔓延趋势,情况危急,希望他们能立刻协助进行调查和防控工作。

赵飞扬看完消息,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转头看向刘祖训:“祖训,猩红热在学校爆发了,这可不是小事,咱们得马上行动。”

刘祖训听闻,眼神一凛:“猩红热传播速度快,尤其是在学校这种人员密集的地方,一旦扩散开来后果不堪设想。先了解下具体情况,看看现在疫情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两人迅速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开始收集关于此次猩红热爆发的详细资料。通过与疾控中心进一步沟通以及查阅相关数据,他们发现此次爆发的猩红热病例集中在几所中小学,感染学生大多出现了发热、咽痛、草莓舌等典型症状,部分学生的皮疹也较为明显。

“飞扬,这次的情况有点棘手。从目前收集到的信息来看,这些病例的症状比较严重,而且传播速度很快。我们得尽快制定出有效的防控和治疗方案。”刘祖训一边看着资料,一边说道。

赵飞扬点头回应:“没错,我们先联系学校,了解学生的发病情况和活动轨迹,同时组织团队成员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应对措施。”

很快,团队成员们齐聚会议室,气氛紧张而压抑。赵飞扬站在前方,严肃地看着大家:“各位,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猩红热在市内几所学校爆发,目前已有不少学生感染,形势严峻。我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控制住疫情的蔓延。大家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看法。”

感染科专家李教授率先发言:“从临床治疗角度看,多数A组链球菌对青霉素仍较敏感,这是我们治疗的主要药物。但我们也要注意,之前有过菌株变异导致耐药的情况,所以在用药前,一定要做好药敏试验。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采用青霉素肌内注射,连用5 - 7天;症状严重的,像脓毒型患者,要加大剂量,连用10天或者热退后3天。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用红霉素或者复方磺胺甲恶唑。同时,我们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检验科主任张博士接着说:“准确快速的检测是防控的关键。我们需要对采集的咽拭子、脓液样本进行及时检测,确定是否为A组链球菌感染,并且要详细分析菌株的特性,看看是否存在耐药情况。目前我们的检测方法虽然能检测出A组链球菌,但对于菌株变异和耐药性的检测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确保能在第一时间掌握疫情的真实情况。”

药剂科王主任也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们要确保青霉素、红霉素、复方磺胺甲恶唑等相关药物的充足供应。同时,要加强对药物质量的把控,保证每一批次的药物都能有效发挥作用。另外,对于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我们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研究和防控工作同步展开。李教授带领感染科团队迅速奔赴各所出现病例的学校。一所中学的临时医疗点,学生们排着队等待检查,不少学生脸色潮红,精神状态不佳。李教授看着这些学生,心中满是忧虑。他走到一位症状较为严重的学生面前,轻声问道:“同学,你感觉怎么样?咽痛得厉害吗?”

学生皱着眉头回答:“疼得很,咽口水都难受,还一直发烧,身上也很痒。”

李教授一边安慰学生,一边仔细检查他的症状,发现学生的草莓舌十分明显,皮疹也呈现出典型的猩红热特征。他立刻安排团队成员对学生进行咽拭子采样,并将情况汇报给赵飞扬和刘祖训。

“赵医生,刘医生,这里的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已经确诊了多例猩红热患者,症状都比较典型,而且还有很多学生出现了类似症状,正在等待检查。我们需要尽快调配更多的医疗资源过来。”李教授在电话里焦急地说道。

赵飞扬回应道:“李教授,你先稳住局面,我们已经在协调资源了,很快就会送到。一定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按照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张博士带领的检验科团队在实验室里日夜奋战。他们收到了从学校送来的大量样本,立刻开始进行检测和分析。张博士对团队成员们说:“大家仔细分析这些样本,每一个数据都可能关系到疫情的走向。看看这次的菌株是否发生了变异,对药物的敏感性如何。”

团队成员们专注地操作着仪器,仔细记录每一个数据。经过反复检测和分析,他们发现此次爆发的A组链球菌中,有部分菌株对青霉素的敏感性有所下降,虽然还未达到耐药的程度,但情况不容乐观。同时,他们还发现这些菌株对大环内酯类和克林霉素依然耐药。

“张博士,这些菌株的情况不太好,对青霉素的敏感性下降了,我们得赶紧把这个情况汇报给赵医生和刘医生。”一位研究人员担忧地说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博士点点头:“好,我马上汇报。大家继续深入研究,看看这些菌株还有没有其他的变化。”

药剂科王主任忙着与各大药企联系,确保相关药物的充足供应。同时,他带领团队对库存的药物进行全面检查,保证药物质量。王主任对负责检查的同事说:“每一批药物都要仔细检查,不能有丝毫马虎。现在疫情紧急,药物的质量和供应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