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飞扬的手机突然收到了一封来自国内顶尖神经科学研究机构的邮件。邮件中提到,他们在渐冻症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新的发现,但在进一步探索治疗方案的过程中遇到了难题,希望赵飞扬和刘祖训能够利用他们在病毒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的经验,协助进行研究。
赵飞扬看完邮件,眉头微微皱起,转头看向刘祖训:“祖训,神经科学那边在渐冻症研究上遇到了瓶颈,找我们帮忙。渐冻症你也知道,这病目前治疗手段有限,患者太痛苦了。”
刘祖训神色凝重地点点头:“确实,渐冻症是个大难题。不过咱们既然被邀请了,就不能退缩。先去了解下他们的研究进展和遇到的问题,说不定能找到新的突破点。”
两人立刻与该研究机构取得联系,通过视频会议详细了解了情况。原来,研究团队发现渐冻症患者体内除了已知的致病因素外,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免疫细胞异常活化现象,这些异常活化的免疫细胞似乎与神经元的损伤存在某种关联,但具体机制还不清楚。而且,现有的治疗药物利鲁唑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进展,但效果并不理想,他们希望能找到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
会议结束后,赵飞扬和刘祖训陷入了沉思。片刻后,赵飞扬打破沉默:“祖训,从他们说的情况来看,免疫细胞的异常活化可能是个关键。咱们在病毒研究中也经常涉及到免疫系统,或许能从这方面入手。”
刘祖训眼睛一亮:“有道理。不过免疫细胞的调控很复杂,我们得先深入研究这些异常活化的免疫细胞,看看它们到底是怎么影响神经元的。”
说干就干,两人迅速组织了一支跨学科的研究团队,成员包括免疫学家、神经科学家、药剂师以及临床医生。在团队会议上,赵飞扬严肃地看着大家:“各位,这次我们面临的是渐冻症这个难题。虽然困难重重,但我们不能放弃。我们要从免疫细胞异常活化这个新发现入手,找到治疗渐冻症的新方法。大家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想法。”
免疫学家李博士率先发言:“从免疫学角度看,这些异常活化的免疫细胞可能释放了一些细胞因子,对神经元造成了损伤。我们可以先检测患者体内这些细胞因子的种类和含量,看看能不能找到规律。”
神经科学家张教授接着说:“我觉得我们还得研究神经元与免疫细胞之间的信号传导通路。搞清楚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也许就能找到阻断损伤的方法。”
药剂师王主任提出:“如果确定了新的治疗靶点,我们就要考虑开发新的药物。但新药研发周期长,我们也可以先看看现有的药物中有没有能重新利用的,通过调整配方或者联合用药来达到治疗效果。”
研究工作正式展开,李博士的团队对渐冻症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液样本进行了细致的检测。李博士紧盯着检测仪器上的数据,眉头紧锁。助手小吴在一旁紧张地问道:“李博士,怎么样,有什么发现吗?”
李博士指着数据说道:“你看,渐冻症患者体内的几种促炎细胞因子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尤其是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这两种细胞因子可能在神经元损伤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张教授的团队利用先进的神经科学技术,对神经元和免疫细胞进行共培养实验,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张教授站在显微镜前,仔细观察着细胞的变化,兴奋地对团队成员说:“大家看,当免疫细胞异常活化时,神经元的形态发生了明显改变,树突和轴突都出现了萎缩。我们得深入研究这背后的信号传导机制。”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张教授的团队发现,免疫细胞异常活化后,会通过一条名为JAK-STAT的信号通路影响神经元的存活和功能。当这条通路被过度激活时,神经元内的一些关键蛋白表达发生异常,导致神经元逐渐受损。
李博士将细胞因子的检测结果和张教授的信号通路研究成果汇总到一起,赵飞扬和刘祖训看着这些数据,陷入了思考。赵飞扬说:“看来免疫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激活了JAK-STAT信号通路,从而损伤了神经元。我们要是能阻断这条通路,或许就能阻止神经元的进一步损伤。”
刘祖训点头表示赞同:“没错,但阻断这条通路不能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我们得找一种精准的方法。”
王主任的药剂师团队开始筛选现有的药物,看是否有能阻断JAK-STAT信号通路的药物。他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各种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经过一番努力,他们发现一种原本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托法替布,在理论上可以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的活性。
王主任兴奋地向赵飞扬和刘祖训汇报:“赵医生、刘医生,我们发现托法替布有可能用于治疗渐冻症。它能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而且已经在临床上使用,安全性相对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