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冲突的记忆

全球数学家大会第一天在晚上九点结束。

参加大会的人在安保人员的护送下乘坐一辆辆大巴车有序回到酒店。

坐在场馆一整天的数学家协会的成员们此刻竟然还不觉疲惫,甚至还没回酒店路上就彼此开始大声交流,言谈中的主角自然是今天在论证会上大放异彩的秦衡。

“你们说,究竟是这个秦衡数学实力出众,还是协会给他开了后门,提前泄露了质疑点,让对方有了准备。

毕竟我看秦衡几乎都没怎么思考,很快就有了证明路径,人真的可以妖孽但这个程度吗?”

“也许大家都忽略了这个秦衡作为二作作者对于论文的吃透程度呢?

从现在对方的表现来看,霍奇猜想论文证明的关键难点应该真的是出自对方的手笔,并不是我们之前猜测的那般是陈书雪为了推出华夏新一代数学人的手笔。”

“一天突破两个质疑点,按照这种效率只要六天就可以完成论证,这个秦衡该不会破七大猜想论证时间最短纪录吧!”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有一点大家忽略了,秦衡毕竟这么年轻,今天两个质疑点都是冲他的证明过程里的难点去的。

如果真的是他自己解决的,那么可以说撞到了对方的领域上。

但整篇论文不仅仅只有这么一个证明难点而已,反正我们G组的质疑点是陈老书写的部分,我相信到了那个时候秦衡肯定不会像今天一样表现的那么从容。”

“不过话说回来,秦衡今天的表现已经充分有进协会的资格了,据说他今年还不到21岁。

这样看来近代华夏还真是人才辈出接连不断,陈老那一辈有华庚,苏青,吴俊。

30代往上也有陈书雪等人,

如今又有一个20代出头的秦衡,有新生代领军者的姿态。”

“不止这些,以前似乎还有一个叫做秦明的人。

他那时候也是惊才绝艳,可惜华夏当时的学术氛围太苛刻,此人国内声名遭受打击后就销声匿迹了。

可就算如此,不包括那些赴美的学者,仅仅华夏本地的数学人才依旧一代接一代完全没有断层,这种人才教育以及储备能力真是令人羡慕。

完全不像我的国家,国内一点数学新人冒头的迹象都没有,原来那一批数学国家队老的老病的病,就连我也时常感觉到精力不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