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做工,难免生疏,但大家主要负责的是装配。
唯一具有技术含量的,就是用冲压机,为扇叶塑形。
李天明和李学庆从早到晚在车间里巡视,挂在嘴边的始终是两个词。
质量、安全!
第一批生产的成品,如果质量不过的话,他们这个厂只能关门大吉。
必须要让每一个人都知道,他们到底是在为谁干活。
乡亲们都是有股份的,将来厂里赚了钱,全有分红。
就算是没有股份的知青,也得让他们明白,厂子要是倒了,他们都要被打回原形。
不想种地,那就要严把质量关。
看着一台台装配好,经过了质量检测的电风扇。
李学庆依旧感觉像是做梦一样。
他们这些老农亲,以往只会打粮食,种菜,现在竟然也做起这精细活了。
纯白色的框架,淡绿色的扇叶,支架上有一朵粉色的睡莲图样。
这是刚定下来的品牌。
在为村里生产的电风扇取名字的时候,还闹了不少笑话。
有人建议就叫李家台子,被李天明直接否决了。
现在人们的品牌意识淡漠,但未来可就不一样了。
用“李家台子”,不但叫起来拗口,乡土气息也太浓。
还有人说叫天明电风扇。
理由也很简单,电风扇厂是李天明的主意。
李天明同样一票否决。
突出个人,淡化集体,这是要害他啊!
李学庆也跟着凑热闹,说牌子叫睡得香。
吹着这种电风扇,噪音小,风柔和,可不就能睡得香嘛!
解释得倒是很贴切,可就是不够响亮。
最后还是宋晓雨的主意,结合了李学庆的睡得香,正式命名为睡莲牌电风扇。
村里人不知道睡莲是个啥,可听着总比别的名字顺耳。
于是,就有了支架上那朵睡莲的图案。
“天明,照这个干法,咱能按时交货吗?”
李天明在生产上,还引入了流水线的作业模式,每一组只负责一个生产工序。
此外还有质检组和后勤组,质检组负责质量检验,后勤组更像是救火队员,平时负责车间内的卫生,整理配件,哪个岗位如果出现空缺的话,随时都要顶上。
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开工第一天,就已经陆陆续续的装配完成了几十台电风扇。
如果按照这个日产量的话,王作先下达的任务肯定完不成。
“这才第一天,大家还不熟悉,过两天就能成熟练工。”
不停的重复同一道工序,就算是再笨的人,脑子跟不上,身体也会形成肌肉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