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天,厂区内依旧人头攒动,上千号人正忙活着搞建设。
不等李天明发问,王作先便主动开了口。
“这里就是海城市电饭煲厂了,原来是灯泡二厂,搬迁后,这里一直空着,现在总算是又利用起来了!”
之前王作先曾说过,海城市会成立一家专门用来生产电饭煲的工厂,同样也是中国的第一家专门用来生产出口商品的单位。
没想到这么快就操持起来了。
还是这个年代好!
不像后来,遇到点儿事就反复扯皮,相互推诿。
如今无论要做什么,只要上面下达了命令,整个社会都会立刻行动起来,相关产业全力支持,集中全部力量,调集一切资源,用最短的时间,将这件事做好。
“天明啊!现如今上面的领导也非常重视。”
刚刚李天明还在纳闷,王作先把他带来这里是什么意思,现在才明白,是在给他加担子呢。
“请领导放心,我们……一定竭尽全力!”
王作先点点头,下了车,这会儿雪已经小了很多。
李天明跟在身旁,落后了半个肩膀。
“任重而道远,天明,可千万不能放松,我对你的期望很高。”
有头脑,有胆识,最重要的是,李天明敢于将想法付诸行动吗,这一点尤为难得。
如今的社会环境,有想法不敢说,敢说又不敢做,敢做又畏首畏尾,这种情况太多了。
王作先是个务实派,他最烦的就是喊口号,放卫星,一门心思地只想先将海城的经济搞上去。
阶级斗争什么都可以先放一放。
先要让老百姓有饭吃,有钱花。
因此,海城革委班子内部,对他也存在着极大的非议,特别是以楚明玉为首的那帮人,经常在组织会议上和他唱反调。
不过好在上面还是支持他的,特别是李家台子的集体经济发展,被作为典型之后,如今虽然还不敢说完全掌控了海城的领导班子,但至少在和楚明玉一系的争斗中,王作先是处于上风的。
破局的,正是李天明。
正因为如此,王作先才愿意支持李天明,帮助李天明,他也想看看,这小子到底能飞多高,飞多远。
“雪又大了!”
王昨天抬头望着天。
“好兆头啊!瑞雪兆丰年,来年一定又是个好年景!”
说着又看向了身旁的李天明。
“天明,好好干,只要我还在这个位置上,会一直支持你的!”
得到了王作先的承诺,李天明非但没感觉到轻松,反而觉得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了。
「第三更,兄弟们还有票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