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血性/和亲

景仁帝的目光在他们父子身上流转不停,心中满怀疑窦。

他暗自琢磨,这父子二人究竟打的什么主意?

沈文渊难以置信地盯着自己的儿子,他原以为昨晚已经对沈钧钰足够宽容,他本该将儿子的腿打断。

这个儿子,总是给他带来无尽的麻烦。

这可是他向朝廷递交的投名状!

原就困难重重,如今沈钧钰横插一脚,更是让事情变得愈加复杂。

如果不能成功促成南唐与西魏的和亲,又怎能将幕后主谋引出水面?

沈钧钰的奏折字字珠玑,文中直指若西魏皇帝及大臣们同意迎娶汉家女子,那便是整个朝廷的无能。

其言辞锋利无比,充满辛辣的讽刺。

朝臣们看着靖安侯那副几乎要亲手教训不肖子嗣的表情,竟然在心中悄悄生出了对沈文渊的同情。

在朝堂之上,悬而未决的结果使得景仁帝不得不宣布退朝,留待次日再行商议。

朝堂之上气氛诡异,众人皆噤若寒蝉,不敢轻易发声。

回到御书房,景仁帝聆听青龙卫的汇报,禁不住失笑出声,“这个沈钧钰啊,虽身为白面书生,却依旧流淌着他祖父那股不屈的血性。”

老靖安侯凭借一身赫赫战功名扬四海,然而他却没有让自己的独子研习武艺,更没有让孙子投身军旅,反而选择了文学之路。

这一决策使得靖安侯府与众不同,避免了其他勋贵家族或是因功高震主遭受打压,或是因后继无人而走向衰败的命运。

其子沈文渊科举高中进士,成为众多资深勋贵中难得的成才者。

孙子沈钧钰更是不仅进士擢第,还荣膺探花之誉。

目前看来,靖安侯府备受青睐,非但没有没落,反而更显荣光。

许宸更是将沈钧钰在紧急情况下即兴而作的诗句精心抄录下来,进言道:“陛下,靖安侯世子所作的这几首诗颇具文采。”

景仁帝接过诗篇,细致品鉴,频频点头赞许:“确实不错,不再只是那些酸腐之作!”

这些诗句深深触动了他,对沈钧钰的好感顿时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