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冲突再起 (求全订~求月票!)

上午,李超也来到基地。

随后,陈光良让李超、何向东来到办公室,一起开个会议。

“长江车行差不多已经运营了八个月时间,旗下车辆的维修、保养的费用也在开始提高.再加上若是车夫发生点事情,车行也会酌情给予帮助.所以说,我打算将车行的流动资金也调动起来,再增加10辆野鸡车,其股权属于车行,赚的钱也属于车行的运营资金。”

长江车行每个项目的分红,并不是当月所有的利润。

例如:五十辆黄包车的一个月租金是1500大洋,车行会扣留150大洋(10%),剩下的才是分红。

车行扣留的资金,主要用于车行的‘运营费’,包括薪水、车辆维修和养护、车夫驿站的支出等。

当然,去年长江车行的账上资金,还剩下近2000大洋。

这不,为大家准备年货,就可以大方的支出400大洋。

何向东马上主动说道:“这个事情我尽快安排好。开支不算大,购入差一点的黄包车,差不多也就600大洋。”

他现在已经历练得差不多了,车行的野鸡车‘出事’都是他亲自去处理的,偶尔李超会帮忙。

为此,陈光良也是将他的薪水调至所有职员最高,即每月50大洋的薪水,毕竟也算是副经理级别。

要知道,陈光良每个月还只领30大洋,李超则不领工资。

李超也说道:“确实,长江车行的账户上,需要更充裕的资金,以应对突发情况。”

随后,李超主动的说道:“要不要我辞掉交通科的工作,来这里帮忙,毕竟你现在要抓长江地产的工作?”

他想过这个问题,毕竟他现在每个月可以分红500大洋,是他在交通科的半年薪水以上。

如果有需要,他更愿意来车行工作。

陈光良摇摇头,说道:“交通科那边还是需要你从中协调,虽然今年不一定有机会再拿到车牌。”

李超点点头,说道:“确实,今年交通科基本不可能发牌了,主要是考虑到交通堵塞的问题;更何况,工部局和交通科其实更重视电车这个公共交通,对黄包车是采取控制的。”

陈光良又说道:“交通科的牌照断了,再加上今年黄包车的车牌还要涨价,可能五百、六百一张,届时长江车行根本也玩不起了。”

言下之意是,车行的生意已经不可能再发展了!

假设车牌涨到600一张,加上黄包车的成本100,那就是700大洋的成本;一年收租为近300大洋(扣除成本后),就需要两年半回笼。

是别的大车行,当然会考虑继续投资,买下那些愿意出售和租赁的车牌。

但对于陈光良来说,他知道这个市场会饱和、会下跌,更不要说他还知道大环境的发展,就不可能在高峰时继续投资太大的。

李超说道:“其实还是可以投资的,毕竟回报率在30%,就可以考虑继续投资。”

他站在这个角度说话,也没有错。

陈光良这时候说道:“你们有没有考虑过,让长江车行进入‘出租车’行业?”

李超和何向东都是一愣,这个跨度太大了!

一辆黄包车加牌照,现在也就四五百大洋的投资。

但若是‘出租车’,哪怕是最便宜的汽车,也得大几千大洋;当然,如果是二手车,价格可能低至两三千大洋。

有便宜的汽车,例如‘福特T型’,沪市大概售价2700大洋(美国仅需270美金,差不多六七百大洋;关税20%,剩下的都被洋行和买办赚走)。

不过福特T型汽车,不是特别适合出租车。

李超思考一番后,说道:“倒也不是不能尝试,后期可以朝着这方面发展,毕竟我们可以‘招股’,来发展这部分业务。”

陈光良笑着说道:“是必然要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不然车行只能是做这么大一开始,我们可以购买二手车,甚至是跑野鸡车,积累一定的经验后,再真正的去发展这个行业.所以,今年上半年我们可以先调查一下市场,下半年再考虑如何进入这一行列。”

谈到这门生意,沪市有个周祥生,无疑是这个行业的代表人物。

但此时的‘祥生出租车’还不算很强,最多也就是不到二十辆出租车,而整个沪市的出租车应该在四百辆左右(四十家车行左右)。

所以,若是长江车行今年进入这一行,不算太晚,甚至可以说恰逢机会。

“好,我们先做功课!”

李超也被激起斗志,他现在很喜欢做生意,虽然只是兼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