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良再次来到同昌车行,诸闻武为他介绍了另外的四位合伙人。
“陈老板,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高老板,做纺织生意的,这次入股一成.这位是机械师黄师傅,他原来在洋行做事,这次他占股半成这位是我的二弟诸闻智,他占股半成这位是李先生,他在政府任职,也是入股半成”
这四个股东好奇的看着陈光良,毕竟突然加入一个股东,而且还占三成股权,这是如何让诸闻武答应的?
诸闻武接着介绍陈光良道:“各位,这位是陈老板,最近沪市地产界的新贵,愚园路的幸福家园、阳光家园就是他在开发;而且,他还有一家拥有四百多辆黄包车的大车行,可真是年少有为呢!”
众人纷纷惊讶起来,随后大家互相客气一番。
这样一来,同昌自行车制造工厂的股权分布情况是:诸闻武的同昌车行占股45%、陈光良个人占股30%、高老板占股10%,剩下三人各5%。
如果没有陈光良的加入,诸闻武至少还会邀请其他的股东,同昌车行也就是拿下一半股权。
接下来,大家坐在会议室里,正式磋商。
诸闻武首先介绍道:“两次和陈老板聊天,都让我备受鼓舞,因为陈老板给我们带来一件产品,这个产品的前景不输给自行车——那就是三轮黄包车。具体设计的方案大概是.因为这件产品是经营性质的,所以市场很不错。”
这时候大家才明白,诸闻武为什么引进陈光良做二股东,纷纷投向佩服的眼神。
高老板有些不解的问道:“一辆三轮黄包车,价格怕是得150~200答应,这些车行老板愿意换吗?”
陈光良再次解释道:“第一,当然是客户的选择,你车行不换,车夫不见得租你的车,因为租三轮车生意更好,也更省力;第二,舆论的操纵和时代的前进,这个以后再说。”
众人明白其中的关键了,都认可的点头。
说实话,自行车在二十年代以前,普及的程度非常低,甚至需要举办一些活动来市民认识它,推广它。
接着。
诸闻武说道:“总投资是15万大洋,已经确定了资金,大家按照比例拿出即可!”
这时候,陈光良则说道:“15万资金,可以分三期拿出吧,毕竟投资建厂的工期是一年半左右的时间?”
大家都眼前一亮,显然认可这个提议。
诸闻武也没有多想,他也没想挪用资金,毕竟同昌车行是‘轻资产快流通’,当即说道:“可行,那就先拿五万,用得差不多再投二期、三期。”
陈光良又说道:“我们制造厂拥有如此大的优势,又盯着华夏第一家自行车工厂,我想后面银行一定是求着我们贷款的。所以五万的启动资金足以!”
如果是5万的资金,自己还要招股做什么,这个时候诸闻武如是想到。
他苦笑道:“银行未必肯吧?”
他和银行打交道不多,所以如此想。
陈光良则说道:“包在我身上,保证让银行心甘情愿的贷款给我们。当然虽然是贷款,但大家的风险共担,按股权比例担!”
高老板马上说道:“这是自然的”
诸闻武也只能感叹道:“陈老板简直是我们团队的诸葛.对了,你们认识的老板,可以租赁的地皮嘛?”
陈光良又主动说道:“我认识个朋友,在沪南有块7.5亩的土地,年租金2500,交一年押一年,可签十年;我认为这幅地皮,作为工厂差不多够了。”
他已经和朱广生沟通好,朱广生一听是建工厂,也立即同意下来。
诸闻武一愣,随即说道:“好,那我们晚点去考察一下。”
接下来,大家畅谈‘同昌制造厂’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