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车行情况

12月初旬,长江车行将进行了大规模的分红,足足1200多名股东将在四天时间得到分红。

何向东来到老板的办公室,旧事重提道:“老板,如今我们的股东数目多达1200多名,虽然说分红的秩序压力不大,但我觉得从明年开始,应该一季度分一次红。不然,公司花费的精力过大,基地又闹腾腾的。”

此一时彼一时,长江车行的信誉已经建立,不存在人力车夫不信任的情况。

陈光良也不再坚持,讲道:“既然如此,那趁着这次分红期间,先和大家吹吹风,讲明事情的缘由,不要摆架子。”

车行本身不需要太严厉,无非就是收租而已;不过安保队则比较严厉,车夫们更惧他们。

何向东当即说道:“没问题,相信大家会理解的。毕竟沪市那么多家车行,唯独我们长江车行允许他们‘招股入伙’,大家伙不是不知道。”

随后,陈光良主动问道:“现在外面大照会是什么行情?车牌的流向情况如何?”

做管理层的,不能只是管好自己的分内之事,还要做到有远观思维,对市场了如指掌。

何向东现在不需要参与具体的工作——收租、记账、维修、保养等,所以他的工作就是对这个行业有着清晰的认识和展望,对属下的工作行使监督、管理。

随着陈光良的企业越来越多,他对每个产业的精力自然也越来越少,所以这些管理层的水平尤为重要。

何向东不会让人失望,他当即开口道:

“现在大照会的行情已经涨到600大洋以上,市场交易、租赁很活跃,主要是流向原来的大车行和中等车行手中。包括韩氏车行、志高车行、冯氏车行等,最近半年多都在市场买进大照会,当然顾氏车行更是买下近三百张大照会,这样的趋势预计将在两年后达到顶峰,即各大车行垄断着牌照,鲜有小车行和私人持有牌照,具体比例可能是七八成大照会集中在各大车行手中。”

“市场方面,沪市虽然人口增加较快,特别是全国的中高产阶级流入沪市较明显,但野鸡车也持续泛滥。这样的行情若持续下去,两三年后的这个行业,会比较难做,车夫收入会下跌。”

分析的情况,基本符合市场的规律。

现在沪市的普通人均消费应该在8块大洋,一名车夫养家糊口还不算大问题;若是三年后,他们的收入只有10块大洋,那么该如何养活孩子,都是一个问题。

陈光良满意的点点头,说道:“你分析的有些正确。实际上,野鸡车的经营多为个人,但他们也只是想糊口。但就算是想糊口,也不是那么容易。”

何向东当即说道:“野鸡车看似很赚,六十大洋的一辆车,运气好两三个月就回本。实则不然,那些巡警个个都靠这些发奖金,逮住一个好几天白干,而且频率很高。说白了,赢家还是那些巡警。”

长江车行也有大概五十多辆的野鸡车,他们经营这部分车辆,首先租金不高,一天估计就6毛的样子;其次,这部分车是跑一些偏门的路线,熟悉的路线;最后,长江车行有一定的背景和关系,很多时候都能避免处罚。

但那些个体经营野鸡车的,怕是一大半都会贡献给巡警做奖金,收入并无想象中的高;当然这个营生也看本事,聪明点的就避开一些,会说话一点;笨一点的,搞不好最后破产都不一定。

陈光良摆摆手,说道:“这个不去说他了,毕竟站在我们经营者的角度来看,是不希望野鸡车泛滥的。而且,野鸡车泛滥对我们出租车业务也有影响,个别道路拥挤等各种情况公司管理层和职员的薪资情况,你觉得如何?”

长江车行总计12名管理层和职员(不含出租业务),管理者500辆黄包车出头(八成是大照会)和近1500名人力车夫。

当然,这里面不算‘安保公司’的12名保镖,不然这点人怕是镇不住那么多的人力车夫。

何向东马上说道:“职员的薪水都在15~20大洋,另有项目上的分红,每月最低都有4大洋,逢年过节还有福利,已经相当的不错。毕竟这些职员,以前只是人力车夫,不过是读了点私塾和人比较机灵,生活已经是翻天覆地的改变。而且公司也给大家一个好的发展未来,上进的职员都有机会升职加薪,所以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

长江车行虽然最近半年多发展缓慢,但却讲业务开辟至出租车业务,当初就有职员被长江出租车吸纳,薪水又涨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