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布局一二八

祥生出租车,正在召开董事会议。

会议上,季宾成对周祥生的提议,发出质疑:“长江出租车为什么抛售50辆出租车,他陈光良再精明不过,在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情况下,还开始减少车辆,这是不是一个计谋?另外,这批车虽然够便宜,但毕竟属于二手车,8500一辆是不是贵?”

他的发言,得到一些股东的支持。

而且,季宾成也是大股东之一。

周祥生不得不认真的对待,但他决心很大,故说道:

“各位,目前上海是四家大型出租车企业,银飞则已经跟不上规模,我们祥生稳居第四;同时,两家外资出租车也知道华资出租车崛起,逐渐在退出市场。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要趁机扩大份额,故我觉得180辆车的规模,才能真正稳居第四,并且再将泰来、云飞挤下去,进一步提升至第二份额”

“关于价格的问题,一辆新车的价格是10500大洋,这批车使用不过一年时间,已经折价15%左右,已经是对方很大的让步。我特意去考察过这批车,各方面保存情况非常好,毫无问题。更低的价格,对方也不可能亏本出售;倘若我们去购买新车,要多花10万大洋,而且时间也浪费了”

确实长江出租车不可能亏本出售,五辆车现在也不过是赚了一点点钱,然后抛售出去的。

二手车,也是分年份的。

一众股东也纷纷倒戈,觉得周祥生说的也有道理——祥生汽车需要这批车,来做业务第二。

“好,那我们来投票吧!”

结果,周祥生自然胜利,但也和好友季宾成闹翻。

这就是生意场!

当初要不是季宾成,祥生出租车不过和银飞一样,车辆不会超过50辆。

但如今,周祥生觉得企业是他创立的,凡事自然希望掌控。

下旬,陈光良来到中华码头南栈视察,正值GoldenBeta这艘船在卸货。

看着忙碌的码头,陈光良早已经收起对码头工人的怜悯之心,更多的是考虑国家的海运事业。自从他通过高明的手段,在第一、二条航线站稳位置,陈光良已经坚定要持续做航运。

哪怕是1937年后,他也可以利用广州湾、香港继续做航运事业;等到1940~1941年,则将剩下的船只注册到巴拿马去,到时候想办法做上美国的运输业务,毕竟战争最需要运输船只。

毕竟还有十年的时间,陈光良可以培养一批优秀的海员,届时远洋航行也不再请洋人高级船员。

“马上就要恢复原价,以及取消捐赠协议,我们的那些客户反馈怎么样?”陈光良询问身边的管理层们。

“根据各分局传回来的调查,我们的客户忠诚度比较高,12月份后的业务会受到较小的影响另外,毕竟现在全国的形势有利于我们国家自己的航运企业,故我们有信心和怡和、太古进行真正的竞争。”业务经理如是的回答。

赵铁毅也补充道:“我们是华资航运第一个开辟这两条航线的,本身也是一种优势。另外,虽然我们经营的历史不算久,但我们的规章制度严格,船上的管理非常到位,这些都深受好评,所以我们有信心。”

要从根本上解决海员在船上的懒散等问题,陈光良也是想出一些招,例如增加了阅读室,船上有会计等识字人员,就可以讲解一些新闻;同时,还将海事学院的一些课程,放在船上进行。

总之,环球航运立志培养高级海员,所以一开始招募的时候,一些读过私塾的人优先。而在这些工作的时候,环球航运还提供培训、文化课程。

这里面是额外的金钱开支,其它航运公司可舍不得,但陈光良从长远考虑,所以投资比较大。

哪怕少赚一点,他也无所谓!

事实上,反倒是不少赚。

管理上去了,业务也就上去了,这让陈光良想到前世的胖东来模式。

“嗯,大家有信心是好事,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灾’这个道理你们要记住,我们的海员素质要一直提高,希望有一天我们的海员之中,能大量成为高级海员。”

“是,老板”

环球航运第一批海员当中,就有不少识字很高的,进来培训的时候,就言明要将他们当做高级海员培训。

前提是这些人中,不会中途退出。因为这些海员中,第一年是只包吃住,然后会签一个五年的海员合同。

六年之后是自由身,能不能坚持下去,成为一名高级海员(船长、大副、二副、三副、轮机手等),这需要时间和金钱的双重培养。

“我们三个月之中,代价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