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人心不足蛇吞象!还有人想找死?

大明的掘墓人是李自成不假,可是把满清放进关内的,正是这个吴三桂。

别的不说,至少崇祯不敢让他扼守山海关了。

华夏生灵涂炭,与吴三桂也是托不了关系。

至少他的责任也很大。

所以,此时提起这个吴三桂,崇祯的暴脾气立即就上来了。

这件事儿,他必须慎重处理,毕竟此时吴三桂也没犯多大的事儿,只是孙承宗利用的工具而已,如果从表面来看,他非但无罪,反而有功。

在这种情况下,崇祯当然不能随意处置他。

韩爌闻听此言,还是听出了一些不对来,不过他也不敢多说。

毕竟人家崇祯也只是随口提了一嘴,并没有表态。

“是,陛下,微臣遵旨。”韩爌长出了一口气,这两件事儿都禀告完毕,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儿。

这件事,韩爌此时开始犹豫了起来。

不过,这件事儿,韩爌还是要说的,只是他要酝酿一下,这件事到底该如何说。

韩爌的额头上已经沁出了些许汗珠,眉宇之间满是愁容。

不仅仅是他,毕自严、李标也是一样。

这两人,此时也是愁容满面。

这第三件事,可是非同小可,牵一发而动全身。

他们都不敢轻易说出来,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么大的事儿,当然不能随意禀告了。

“还有事吗?”崇祯很快就发现了他们的端倪,微笑着看向了众人。

“陛下,这里有一封信,您看一下。”李标说着,从怀里拿出了一封信,然后往前一递。

王承恩急忙接了过来,然后双手恭敬地递给了崇祯。

崇祯拿起了这封信,感慨不已。

他明白,这封信很有可能是极其重要的东西。

“让朕看看。”崇祯看出了众人的为难,拿起了信件,打开之后仔细观看。

只是看了几眼之后,崇祯就把信件放在了龙书案上,轻声说道:

“朕已经看了,你们是怎么想的?”

崇祯抬头,冷冷地看着众人。

此时,崇祯当然清楚,这件事儿影响绝对是非同小可,必须非常慎重不可。

所以,崇祯并没有给出自己的看法,而是先询问众人。

“启禀陛下,微臣认为,这样的事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一旦出现问题,对大明来说,都是致命性的威胁。”

韩爌站了出来,义正言辞,作为当朝首辅,他责无旁贷。

“你们呢?”崇祯没有表态,而是看向了毕自严和李标。

“臣等附议。”两人一起拱手说道。

崇祯明白了,三人基本达成了一致。

“那你们认为朕应该如何做?”崇祯紧接着继续询问。

“臣不敢妄言,不过微臣有个建议,能不能把藩王们的位置调换一下,建议是一年一换,而且怎么换和谁换,都是陛下临时决定。”

李标站了出来,抬头看着崇祯,眸子里闪过一抹期待的神色。

崇祯顿时明白了,原来是在这里等着自己呢。

这确实是一个大招。

果然,这些藩王们都没有安好心。

大明帝国现在真的养不起这些藩王了,调换藩王们的驻地,能够在极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原来,这封密信上显示的内容是,最近藩王们频繁交往、沟通,恐怕是意图泄愤,对于大明来说极其不利。

不仅仅如此,有不少藩王还在他们的领地上私自增加了税收,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更是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上次的福王事件,幸亏崇祯当机立断,如果迟疑,很有可能逼反福王等藩王。

这才没过多久,这些藩王又有抬头的趋势。

“这个建议非常好,朕批准了,还要加上一条,没有朕的旨意,藩王们之间不允许来往。”崇祯点了点头,神色严厉起来。

“陛下英明!”

韩爌、李标、毕自严等人一起拱手答应着,眸子里满是敬佩的神情。

最近以来,陛下的决心他们都看在了眼里。

“还有事吗?”崇祯站了起来,走下了台阶。

“启禀陛下,微臣还有一件事要说。”

李标面色严肃,眸子里的焦虑已经非常明显。

崇祯就是一愣,不过随即微笑着点了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