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两个好消息②

朱慈烺收到这个消息后,心中的一块大石总算落了地。

虽说他心里清楚李自成战败的可能性极小,但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万一李自成他们战败,江南伪明朝廷的实力必将大增,这对朱慈烺而言绝非好事。

如今得知确切消息后,对于李自成与江南伪明朝廷之间的纷争,朱慈烺便不再过多关注。

他将目光转向了来年的春耕生产。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在这乱世之中,粮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今秋收工作早已结束,朱慈烺仔细查看了相关的统计数据。

欣慰地发现在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和灌溉沟渠后,天武元年的粮食产量颇为可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并且各种高产农作物的种子,到了天武二年,便可以在朝廷的实际控制区域内全面推广种植。

如此一来,不出意外的话,下一年度的粮食产量必将更上一层楼,老百姓的日子也会愈发好过。

朱慈烺坚信要不了几年时间,大明便能全面超越所谓的康乾盛世。

总体而言,这一年大明的发展态势极为良好。

大明朝廷的实际控制区域大幅向外拓展,东边的扶桑,北边的辽东,西边的吐鲁番地区,皆已纳入朝廷掌控。

大明不仅拥有了更为辽阔的土地,还获得了大量近乎免费的劳动力。

在这些新攻占的地区,朱慈烺对待异族的策略,与对待中原的汉人和其他民族截然不同。

在神州大地上,只要各民族服从朝廷的一切安排,那便皆为自己人。

让自己人参与各种工程建设,朝廷不但要提供粮食,还得按时发放工钱。

对于那些异族劳力,情况则全然不同。

他们想要工钱,那简直是白日做梦,朝廷只需提供一点粮食,且只需保证他们饿不死就行。

如此一来,在占领这些地区时,朝廷既能获取大量钱财和物资,又能利用当地劳动力干活,从而节省大量开支。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种方式过于残忍残暴。

但朱慈烺却毫不在意。

他认为自己是在为炎黄子孙拓展生存空间,是在为后世子孙谋福利。

没有牺牲便没有胜利,为了实现这一宏大目标,牺牲一些异族的生命。

朱慈烺根本就不会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