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鹤听后很高兴,直冲向云霄,凭借慧眼远远望去,已经看到三缄师弟在陀罗山麓的旅舍之中。
于是它收起翅膀,落下云霞,降落在旅舍外面,化作一位老翁,拄着竹杖慢慢走来。
三缄看到这位老翁白发白须,却面容如玉,有着孩童般的气色,知道他不是普通人,便出门询问:“老人家要去哪里?”
老翁说:“听说有上界的金仙在陀罗山传播道法,特地来到此地,想聆听一番讲解论述。”
三缄说:“难道真有上界的仙子愿意做凡人的师父吗?”
老翁说:“已经成为仙真的人,就像先前觉悟的人去引导后来觉悟的人一样,有什么不愿意的呢?所担心的只是人们不乐意学习他们的道法罢了,如果乐意学习道法,仙子们都会亲切地指导讲解。”
三缄说:“能容我们一同前去吗?”
老翁说:“你们要是有心学道,就跟我去吧。不过人不要太多,只挑选两三个得意的门徒一起去,自然能得到仙子指点大道。”
三缄听了老翁的话,便挑选了狐疑、金光、云牙,师徒四人跟着老翁,向北狄进发。
他们翻过山岭,越过悬崖沟壑,竟然进入了一片荒野。一路上,极目四望,有无数的土洞,密密麻麻像蜂巢一样。
三缄说:“这个地方怎么没有房屋建筑,只住土洞呢?”
老翁说:“这个地方不能和中原相比。中原人哪怕住上高大华丽、雕梁画栋的房子,还嫌不够漂亮。这里风俗粗陋,人们只习惯住土洞。要说金银,这里到处都是,就算修建房屋,又有什么困难呢?可上天造就这些蛮夷之地,不让他们享受豪华的生活,所以和中原有所不同。”
三缄说:“这个地方如此简陋,仙子怎么会愿意到这里来传播道法呢?”
老翁说:“从前孔子想要居住在九夷之地,有人告诉他那里很简陋,孔子说:‘君子居住的地方,怎么会在意简陋呢?’圣人是这样,仙子也是如此。”说着说着,不知不觉已经走了不少路程。
正好在这天,狄王到山外闲逛,看到这些道士都是中原人,心里十分欢喜。
连忙命令几个小狄人上前询问:“你们是中原人吗?”
老翁说:“是的。”
小狄人说:“我们家狄王有请。如果你们不嫌土洞狭小简陋,就跟我们来吧。”
老翁说:“既然如此,你们在前面带路,我们跟在后面。”
这时三缄不知道小狄人说的是什么事,只是紧紧跟着老翁,亦步亦趋。
刚走到土穴门口,狄王已在穴外恭敬相迎。
老翁说:“三缄师弟也进来吧。”宾主相互行礼之后,便席地而坐。
坐下还不到一会儿,小狄人捧来一个木制容器,大小如桶,里面装的全是猪、羊等肉类。
老翁告知说:“我们修习道法,早已不吃荤腥了。”狄王面露歉意,对着小狄人小声说了几句话。
小狄人于是撤下木器,又捧出荞饼来招待客人。
三缄师徒每人吃了一块饼,就已经吃饱了。
吃完后,狄王凑到老翁耳边轻声说话,老翁点头表示同意。
狄王脸上露出喜悦之色,随即朝着内穴呼喊。
呼喊声刚停下,从里面走出一男一女,年纪大约十几岁,两人双双跪在三缄面前,不停地叩拜行礼。
三缄不明白是什么缘故,呆呆地看着老翁。
老翁说:“狄王时常跟我说,他有一儿一女,儿子名叫哈哒,女儿名叫英诀,住在这土穴里,身体常常生病。之前得到一位道士的指点,说必须修习大道,才能长生。今天见到你来,他想把儿女托付给你,拜你为师跟随你学习。”
三缄暗自寻思:“这化外之地的人竟然也有求道之心,真是一件奇事。”于是便慷慨地答应了。
哈哒和英诀喜出望外,重新郑重地叩拜行礼。
老翁说:“既然已经拜入师门,就应当给他们取道号。”
三缄说:“这是自然。”
于是给哈哒取名为“豁达道人”,给英诀取名为“善诀道姑”。
狄王听说取好了道号,又让子女向老翁和三缄的其他弟子行礼。当天夜里,他们就住在土穴之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二天一早,狄王亲自送他们下山。老翁依旧带领三缄师徒回到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