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记忆,如同生命长河中的一颗颗璀璨珍珠,串联起了他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时刻,塑造了独一无二的他。
没错,陈十一此刻终于拨云见日,看透了思维与自我的本质。
人,受制于灵那不易雕刻、难以轻易改变的特性,在日常的思维运作中,往往只能向灵中输入一定量的记忆。
就拿愤怒这一情绪来说,当外界的刺激引发愤怒时,大量负面的情绪记忆便会如同决堤的洪水,汹涌地涌入灵之中。
在那一刻,灵中充斥着负面信息所引来的负面思考,如同被一片黑暗的乌云所笼罩,使得这个人的思考也完全被愤怒所包围,失去了原本的理性与客观。
这,便是 “局限”,它如同一个无形的牢笼,将人的思维禁锢在狭隘的空间内。
而这,也正是为何人会有愤怒、后悔、悲伤等种种情绪自我存在的根源。
究其根本,是因为此刻的灵被局部的记忆所团团围住,无法跳脱出来,纵观全局。
但千万不要忘记,真正决定一个人是他自己的,是从出生到当下,他所拥有的完整无缺的记忆拼图。
这整幅拼图,包含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成功与失败、欢笑与泪水,每一块碎片都不可或缺,共同拼凑出了一个真实、完整的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只可惜,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会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被某一片段的记忆所深深笼罩,不由自主地持续将这段记忆输入到灵之中。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基于这一片段记忆的短暂自我认知。
然而,他们却浑然不知,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生活境遇的改变,当另一段截然不同的记忆片段占据主导,这个人会不会又执着于新的记忆,从而塑造出另一个截然不同的自我认知,成为另一个 “自己” 呢?
这也正是为什么人类常常会感慨,一个人变了,其实追根溯源,只是他将自己输入灵的记忆范围进行了改变,如同在拼图游戏中,选择了不同的碎片来拼凑自己的形象,从而呈现出了不同的 “自我” 。
这,亦是佛家所提及的 “着像”。
在人生漫长且复杂的旅程中,人类的思维常常会被各类片段的记忆所左右。
这些记忆片段,飘零在茫茫大海上的浮萍,普遍呈现出无始无终的状态,缺乏坚实的根基。
它们往往是生活中偶然闪现的瞬间,或是某个特定情境下的强烈感受,没有完整的来龙去脉,也未能与人类生命的整体脉络紧密相连。
就像在某一个忙碌的工作日,因为同事的一句无心之言,内心涌起的愤怒与委屈,这份情绪记忆便在那一瞬间深深烙印在脑海中。倘若此后人类一味沉浸于此,不断强化这段记忆,它便会如同幻影般笼罩着人类的思维,使人类的认知产生偏差,那一个负面的瞬间就代表了整个工作环境与人际关系。
然而,这不过是人生长河中极为短暂的片段,脱离了整体的生活轨迹去过度关注它,就是陷入了 “着像” 的迷障。
因此,守住本心,方才能紧握生命之船的舵盘,而这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这里的初心,并非仅仅是最初的梦想与愿望,更是一路走来,所积累的全部经历与感悟所塑造的那个本真的自我。
它是人类在历经风雨洗礼后,依然坚守的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善良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认知。
人类需要时时刻刻回忆自己这一路走来的历程,将那些欢笑与泪水、成功与挫折、希望与失望,如同珍珠般串联起来,铭记于心。
当人们在人生道路上继续前行时,面对偶尔路旁遇到的喜怒哀乐,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其轻易深陷其中。
就像面对突如其来的赞美,不会因一时的虚荣而迷失自我,因为深知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足;面对意外的挫折与批评,也不会因过度的沮丧而一蹶不振,因为清楚曾经克服过无数艰难险阻,拥有坚韧不拔的力量。
如此,才能矢志不渝地沿着自己的人生道路,坚定地走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轨迹,成就完整且真实的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