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自由美利坚

当然,这种情况不仅仅发生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国亦是如此。

......

“为什么法国要欺负善良的美国?我讨厌法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谢谢你的精彩发言,弗兰克!来,下一位!”

战争不仅改变了民众的生活,就连原本播放着轻松音乐和广播剧的电台节目也发生了巨变。

如今,美国各地的“摩根广播”(JP摩根公司因销售广播设备而得名)每天都在播送战争宣传。而其中最受欢迎的节目,莫过于“四分钟演讲者”(Four Minute Men)。

这一节目由威尔逊总统设立的公共信息委员会主席乔治·克里尔(George Creel)策划,旨在通过全国征集演讲者,让他们围绕官方指定的主题发表四分钟演讲,本质上就是一场全国范围的战争宣传演讲比赛。

节目的目标,是让公众主动投身于战争宣传,并激发他们对反战者的仇恨。

因此演讲的内容大多是在颂扬威尔逊总统的英明领导,赞美协约国,同时痛斥法国及其盟友。

自然,法国裔、意大利裔等敌国出身的人毫无演讲机会,而痛恨英国的爱尔兰裔,以及来自丹麦、瑞典等中立国的人,同样无缘登台。

......

【《普恩加莱:法国的野兽》大受欢迎!】

【查理·卓别林的《扛枪的一天》掀起观影热潮!】

电影业和演员们也在公共信息委员会的指挥下,积极投身于战时宣传。

抨击法国、歌颂美国的影片源源不断地上映,而道格拉斯·范朋克(Douglas Fairbanks)等好莱坞明星,则被动员起来为战争宣传和战债销售站台。

整个美国,在短短数日内便陷入了战争狂热之中。

但战争的狂热,往往伴随着鲜血与暴力。

......

“那边有法国佬!”

“揍他们!”

由芝加哥富豪A·M·布里格斯(A. M. Briggs)组织的“美国保卫联盟”(American Protective League, APL),开始袭击法国裔和意大利裔公民。

任何拒绝服兵役或对法国表现出同情的人,也同样成为被攻击的对象。

这显然是非法、野蛮且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但美国政府非但没有阻止,反而全力庇护这些暴徒。

司法部长托马斯·W·格雷戈里(Thomas W. Gregory)甚至是APL的最大支持者,而威尔逊总统也听从了格雷戈里的建议,选择对其放任不管。

即便《纽约时报》曾大肆报道,揭露APL将他们认定为“可疑分子”的人上报FBI,而FBI竟真的会据此展开调查,政府依然毫无作为。

曾经那个远离战争、和平自由的美国,已经不复存在。

至于这样的美国何时能恢复往日的样貌?

恐怕唯有神才能知晓。

......

与此同时,美国向法国宣战的消息也传到了巴黎。

偏偏还是在这漆黑的深夜。

“该死的海军,害得我们受这份罪。”

法国陆军总司令罗贝尔·尼维勒叼着雪茄,坐在车内,穿越因灯火管制而漆黑一片的街道,前往总统和总理召见的地点,嘴里不满地嘀咕着。

这下可好,不仅要考虑德军和英军,现在还得防备随时可能跨洋而来的美军。更糟糕的是,他本就与总理亚历山大·里博关系不睦,如今局势更加棘手了。

——哀号般的警报声骤然刺破夜空。

随即,象征巴黎的地标,如今已被改造为高射炮塔的埃菲尔铁塔,猛然亮起刺眼的探照灯,伴随着密集的防空炮火,整个城市顿时陷入战斗状态。

但尼维勒面不改色。

他早就习惯了。

“又是夜间空袭吗。”

“请允许我们护送您前往安全区域,总司令阁下。”

司机提醒道,尼维勒只是无所谓地点了点头。

黑暗中,他无法分辨来袭的是英国的汉德利·佩奇轰炸机,还是德国的哥达或齐柏林-斯塔肯机型。但无论如何,协约国还真是锲而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