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权臣祸国(八)

明末争雄 如梦观影 1662 字 15天前

而袁继咸见陈吉发,开门见山,谈的就是钱粮。

“今年圣上加派剿饷,各地都在着急崔征,唯独武昌府未见吏员赶工。黄同知对本官讲,江夏有陈吉发,完税不用愁。本官算了下,今年武昌阖府加征十二万两,陈大人觉得真没问题吗?”

这个账陈吉发早就算过,按照去年底的基数,农会总计要多完成三十一万两的征收。

陈吉发并不准备提高税率,而是通过扩大高产作物种植、加快新开垦农地、使用新农机器械的方式提高效率,从而使单位农户生产水平上升来解决问题。

当然,对袁继咸说话,不能这么讲。

在这片土地上经营产业,最忌讳向朝廷交实底,合作社也是有假账备查的。

“学生觉得没有问题。目前,江夏合作社的入股农户,年亩产折银都在七钱左右,如今连同正税、加征、杂支在列,全部税赋均摊不过每亩八分银左右,于农户而言并不算重。加上剿饷,预计每亩分摊一钱二分,农户仍然还有富余。”

陈吉发的这个假账,是按照大明普通生产力计算过的。

就比方说袁大人的老家江西,一亩水稻大概产二百斤,一年两季,只能打四百来斤谷子。

商人去农村收谷,一担只给一钱二分到一钱五分的价格,四百来斤,也就不到五钱多,不到六钱。

交税的时候,银子是按照入仓价格算的,每担粮食三钱三分,一亩地的税基就是一两三钱,按照三十税一,加上辽饷、剿饷、火耗等各类名目,最终就是每亩一钱二分到一钱三分之间。

袁继咸自然是知道这笔账的,正常年份,这个税率相当于农户的四分之一收入要上缴,若是再遇到黑心的官吏从中克扣私藏,几乎就要到三分之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生产力低下、人多地少的地方,许多家庭的余粮就撑不到第二年开春。

但若是遇到灾年就不是这么算了,一旦出现大规模减产,这个税率就是逼死农户。

“江夏没有水涝灾害吗?为什么陈大人如此自信?谷贱伤农如何解决?为何折银能有七钱以上?”

“水涝灾害自然是有的,不过自三年前,学生就接连同乡绅联合,修堤围垸,调节水旱。此三年间,江夏暂无重大灾害。谷贱伤农,本是商贾囤积所致,合作社将各村庄道路拓宽,将粮食收储、运输、研磨、上市全部统合起来,一体经营,平抑全年粮价,各府县百姓受益,农户多得余银。大人若是感兴趣,可以抽空视察,学生全程陪同。”

“此乃善举。难怪绣青对你多有推崇。老夫赴任武昌,除民政外,还有练兵、筑城等各项任务,子安若是有余力,该为国事分担。”

这就是找陈吉发出钱的意思了,当他是冤大头宰呢。

但陈吉发也不傻,该出的钱出,不该的他也不会乱出。

“大人心系地方安宁,学生自然是要尽力的。不过,合作社的各项收益,其实还是农户、士绅、商户按股分配的,学生只能尽力劝捐。”

“你有这个心就好。老夫观江夏、武昌城池破旧,准备筹集银两加固,回头会让黄同知与你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