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不缺烧水泥的材料,石灰石遍地都是,而且在明末,大冶已经有章山、道士袱两座煤矿,历史上,后续大冶又发现了三十多个煤矿,总储量数千万吨,足够陈吉发建立工业基础了。
他打算先弄个土窑,设计每天产两三千斤水泥就够用,先把矿山通往县城附近的道路先修起来。县城附近有个后世的煤矿点,目前还没人开采,陈吉发打算将那块煤矿也拿下来,往后冶炼基地就建在那里。
冶炼方面,马千里搞的那种试验高炉,一天消化一万斤矿石问题不大,正式投产的时候,规模肯定要更大,陈吉发打算直接上八万斤的高炉,这样以流水线生产,每天产铁能有三万斤,也就是十五吨,年产五千吨。
这种规模的铁厂,放在后世就是个农村土高炉的水平,但在大明帝国年产十五万吨钢铁的产量面前,却有了一席之地,至少对于湖广市场来说是足够了。
当然,陈吉发的野心远不止这么大,只是现在资金紧张,暂时先如此设计罢了。
经过测算,把水泥厂、煤矿、铁厂全部拉起来,还要铺路架桥,把运输网络搭建起来,总投资大概就需要二十万两银子,就算边建边投产,初期也不少于五万两银子。
这个钱,以陈吉发和苏家湾合作社目前的实力,是远远拿不出来的,更不用说,合作社在南京、北京方面还有纺织业的投资,目前刚刚运行平稳,还谈不上大规模盈利。
因此,必须想办法融资。
小主,
这个年代,钱庄票号已经具备融资功能,不过融资成本较高;股份制的方式在这个时代也初具雏形,在山西、安徽、江苏、福建等商贸繁荣的省份较多见。
因为需要的银子太多,陈吉发打算股权融资和贷款同时进行。
接下来数日,陈吉发带着袁松涛四处奔走,筹措款项。与此同时,筹备铁厂的各项工作也有条不紊的启动。
大冶县城。
许 定山许大匠一大早晨带着大儿子,拖着板车出了门,准备把近几日赶出来的货送到临街的农具行。回头看了一眼在后面帮着推车的大儿子,心里想着也该给他说门亲事了,许大匠心中又莫名的一阵烦闷。
这年头,北方越来越乱,南下的匠人越来越多,他这门手艺,能赚的也就越来越少。本来,靠着他和大儿子给铁匠铺打工,闲暇做一些农具,家里每年还能略有盈余,可自打官府向每位城坊户摊派赈灾银子,这日子就日益艰苦,至于儿子结婚的花销,也就越来越看不到希望。
今年刚满四十岁的许大匠,本身,是个手艺和威望都不错的官营铁匠头目,那个时候,他从未想过有一天,会给私营的小铁匠作卖力,更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竟然会连给儿子娶媳妇的钱都拿不出来。
转折发生在天启年间。
魏忠贤当政时,到处派矿监搜刮地方,激起矿工闹事,整个大冶受到了很大冲击。后来,事情平息下来,几个带头的匠人自然被抓进大牢。即便没有参加的矿工头目,也被以“玩忽职守”、“看管不严”等罪名,一撸到底。许定山那个时候在工人中素有威望,是个小头目,被莫名其妙的安了个罪名,打了五十大棍,皮开肉绽的回家,从此生活就每况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