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成,万一要运送什么大件也可以用。”
马千里想的是运送工件,陈吉发其实想的更远。往后他肯定要在钢铁厂的基础上搞重工铸大炮的,搞个大吊车放着,后面铸炮就不用重新搞了。
当然,现在不是同马千里解释这些的时候。
两人商量着工厂建设的细节,敲定了许多具体的事情,陈吉发正准备去矿上看看,远远的看见袁松桃兴高采烈的带个年轻人从铁厂门口走了进来。
再仔细一看,不是阔别已久的江陵杜复礼吗?
“子安贤弟!”
隔着老远,杜复礼就拱手致意,陈吉发也起身笑迎。
“哟,先文兄!好久不见,别来无恙?!”
“哈哈,托你洪福,一切顺遂。”
“子安兄,先文兄刚刚才到,听小弟说您在此办厂,立刻就要来看看。”
“荣幸之至呀。先文兄此来为何?”
“家中生意沿江散落。这不到了八月,棉花马上丰收,愚兄便带着商队沿江收集棉货,今日才到了大冶,后几日还要去九江。要说最近生意还得了你家纺织厂的照顾,如今大宗棉货都是销给了金口码头。”
“哪里哪里,内子曾说,棉货供应多亏了江陵的朋友,小弟一直想要感谢先文兄,既然今日你来,今晚我做东,不醉不归!”
“甚好,大冶虽不及江陵繁华,但山野之地也有别样意趣。今日小弟领路,带两位哥哥体验一番。”
三位公子许久没见,约了酒楼,就直接过去,先喝茶,袁松涛安排了歌姬献唱,陈吉发唤来王铁柱,让他把李青、叶安民和万锦洲都叫来陪同。
几人就着香茗丝竹畅谈,主要聊生意上的事情。
杜复礼出身的杜家,在江陵也算大户,交谈间,说到了自家的生意,除了棉货之外,往来运送的船帮也是他们家族在经营。
“从大冶回去也带些铁料、铜料。”杜复礼对陈吉发道,“听说子安这里已经开始出铁?不如就从你这里采购如何?”
“嗐,计划八月出铁,今日试了一炉,铁是有了,不过不太稳定,明日再试,若是成了,当有铁料给先文兄带走。”
“那样最好。跑船最怕跑空,只要往来都有货运,整趟下来,就能赚钱。”
“您用多大的船?”
“江上浅滩多,都是平底沙船,一千料左右。”
明代船舶载重一料大约三分之一立方米排水量,一千料就是三百三十立方,合约三百三十吨。
因为沙船吃水不深,千料船大约有三十五米长,七米宽,与后世旅游区常见的那种双层游艇差不多大小。在后世看来,这么大的船当然没什么,但是在明末的长江面上,这已经属于很大的船,可能是长江上能够跑的最大的商船了。
“先文兄这船队气派呀,怕是江陵首屈一指的船队了吧?”
“诶,哪里哪里!”杜复礼笑着摆手,话里是谦虚,笑里是得意,“算不上第一,最多排前十。前面还有好些个家族的船队,都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