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郧西劳军

明末争雄 如梦观影 1794 字 16天前

“听说唐巡抚也在筹集军资。咱们如此直接的跳过他,万一有人检举,我等该如何自处?”

“你我从大冶上船,有何不可?兴国州会管铁料卖到何处吗?”

袁立魁笑眯眯道:“当然是不管的,不过唐巡抚着急上火,或许有些人要图个表现。”

“无需在意。唐巡抚老眼昏花,未见得理事。”

“哈哈,子安真是妙人!”

袁立魁哈哈大笑,叶祥龙惊得不敢接话。陈吉发这个话的意思明了,唐晖如今已经年近七十,很多事情都不亲为,湖广的大小事务各府知府各自为政已久,早就见怪不怪了。

当然,两位本时空的居民还不知道,因为唐晖庸碌,明年四月的时候,剿匪有功的卢象升就会接任湖广巡抚。陈吉发为的正是提前烧香,抱紧大腿。

从黄石港出发,在汉口镇转入汉江,逆流七百多里,船行四天三夜,总算望见郧阳县城。

此时,卢象升的主要对手,就是流寇中的闯营。

崇祯七年的闯营,闯王还是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两人,都是高迎祥的部将。去年七月,流寇一头扎进了车厢峡,差点被官军全歼,全赖顾君恩的诈降之计脱困。如今,闯营主要在南阳一带活动,想从郧阳入川,或者返回陕西,但卢象升卡在这条通路上,让闯营格外难受。

陈吉发在汉江上,看到沿途数不尽的逃难流民,正沿着汉江向下游奔袭。这些人其实很难走远,周边府县不会任由他们到处跑,大多数人很快会被遣送回去,少数幸运者,或者抱团的乡族也会得不到接济,不多时就会各自散去到山中刨食求活命。只有少数幸运儿能跨州过县,抵达较为安全的襄阳、江夏、江陵一带。

农民军从南阳来,进入郧阳县境内,汉水北侧都是农民军的营地,先头部队打的正是李字大旗,是李自成的部曲,其中还有顾君恩、高杰的旗号,都在大帐左近。

陈吉发特意看了眼高杰的营帐。此人与李自成的老婆邢氏私通,李自成有所察觉,将他从先锋岗位调离,守卫大营。后来高杰为了避免被李自成害死,于是投奔了明军。这会子离东窗事发应该只剩数月时间了,从旗号看,高杰营地的确离前线较远。

不过,兵凶战危,对于袁立魁、叶祥龙以及大冶的船工水手们来说,这恐怕是人生第一次临近战场。远远望见河面船只,有一队流民游骑过来查看,更是吓得一众人赶紧加快了船速。

事实上,骑兵对江面上的船只毫无威胁,只是来探勘情况,将船队的旗号记住,便回营复命去了。船上的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船东已经慌不迭找叶祥龙商谈加银子的事情了。陈吉发趁机调出系统分析对面大营布置,从现有数据来看,李自成的军事素养并不是特别高,只能说中规中矩。

陈吉发始终认为,明朝在与农民军的作战中,胜多败少,可以说是亡于政治而非军事。而后期满清之所以迅速平定天下,除了气候好转,运气爆棚之外,还在于政治上的确做到了拨乱反正,法度严明。

出神间,船只已经靠近郧阳县城,此时,城外水营行来两艘快船,打着郧阳水军的旗号,过来检查陈吉发一行的印信货物。为便于通行,袁立魁走通兴国府的关系,要了个大冶民团的牌子,此时正是派上用场。待到确认无误之后,兵丁才将船队引入戒备森严的水营停靠。

刚刚靠岸,就见岸边一队红袍铁骑隆隆而来,当先一员小将,不过十八九岁,腰间别着一把宽刃马刀,鞍上挂着三眼火铳,拿马鞭向这边指来:“来者可是大冶民团?谁是话事人?”

袁立魁办证时用的自己名字,于是排众而出,向那小将作了个揖。

“某家大冶举人袁立魁,为安靖乡里编练乡勇。听闻郧阳有警,特招募义士运送铁料前来助军!”

“哈哈,举人老爷可是折煞小可。您这义举,可是郧阳收到的头号大礼。”那小将吩咐随行兵士,回去通报巡抚大人,然后跳下马,冲袁举人抱了个拳:“某家杨陆凯,乃督师帐下亲卫,受督师所托,特来迎接大冶义民。大人可带随从与我去见督师。”